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肿瘤学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肿瘤治疗学论文

基于石墨烯/金纳米星复合物的光热协同光动力抗癌效应及其成像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8页
    1.1 光动力治疗第11-13页
        1.1.1 光敏剂第12-13页
    1.2 光热治疗第13-14页
        1.2.1 金纳米粒子第13页
        1.2.2 金纳米星第13-14页
    1.3 石墨烯基纳米复合物第14-15页
    1.4 光声成像第15-16页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主要创新点第16-18页
第二章 GO-AuNS/PEG纳米载体的构建与表征第18-34页
    2.1 实验材料第18-19页
        2.1.1 主要试剂第18页
        2.1.2 主要溶液的配置第18-19页
        2.1.3 主要仪器和设备第19页
    2.2 实验方法第19-20页
        2.2.1 氧化石墨烯分散液的预处理第19-20页
        2.2.2 GO-AuNS的制备第20页
        2.2.3 GO-AuNS/PEG的制备第20页
    2.3 GO-AuNS/PEG纳米载体的表征第20-25页
        2.3.1 高分辨透射电镜的表征第20-21页
        2.3.2 核磁氢谱的表征第21页
        2.3.3 热重分析第21页
        2.3.4 检测纳米载体的稳定性第21页
        2.3.5 纳米复合物的溶血实验第21-22页
        2.3.6 GO-AuNS/PEG纳米载体光热升温情况第22页
        2.3.7 GO-AuNS/PEG纳米载体的光声成像第22-25页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25-32页
        2.4.1 AuNS和GO-AuNS的透射电镜表征第25页
        2.4.2 AuNS和GO-AuNS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表征第25-26页
        2.4.3 GO-AuNS/PEG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热重分析第26-27页
        2.4.4 GO-AuNS/PEG的核磁氢谱表征第27-28页
        2.4.5 GO-AuNS和GO-AuNS/PEG的稳定性表征第28页
        2.4.6 GO-AuNS/PEG的溶血性研究第28-29页
        2.4.7 GO-AuNS/PEG对红细胞的聚集情况的表征第29-30页
        2.4.8 GO-AuNS/PEG的体外光热效应的检测第30页
        2.4.9 GO-AuNS/PEG的体外光声成像研究第30-32页
    2.5 本章小结第32-34页
第三章 GO-AuNS/PEG/Ce6光敏复合物的构建和表征第34-41页
    3.1 实验材料第34-35页
        3.1.1 主要试剂第34页
        3.1.2 实验仪器第34页
        3.1.3 主要溶液配制第34-35页
    3.2 实验方法第35-37页
        3.2.1 GO-AuNS/PEG负载光敏剂Ce6第35页
        3.2.2 Ce6的载药率和包封率检测第35-36页
        3.2.3 紫外可见/荧光光谱分析第36页
        3.2.4 Zeta电位和粒度分析第36页
        3.2.5 原子力显微镜的表征第36-37页
        3.2.6 单线态氧产率的表征第37页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7-40页
        3.3.1 GO-AuNS/PEG/Ce6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荧光光谱分析第37-38页
        3.3.2 GO-AuNS/PEG/Ce6的载药率和包封率测定第38页
        3.3.3 GO-AuNS/PEG/Ce6的Zeta电位表征第38-39页
        3.3.4 GO-AuNS/PEG/Ce6的AFM表征第39页
        3.3.5 GO-AuNS/PEG/Ce6的单线态氧产率测定第39-40页
    3.4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四章 GO-AuNS/PEG/Ce6体外光热协同光动力治疗效应第41-58页
    4.1 实验材料第41-43页
        4.1.1 主要试剂第41页
        4.1.2 主要溶液的配置第41-42页
        4.1.3 主要仪器和设备第42-43页
    4.2 实验方法第43-49页
        4.2.1 EMT6细胞的培养第43-44页
        4.2.2 GO-AuNS/PEG纳米载体的细胞毒性实验第44-45页
        4.2.3 激光共聚焦观察GO-AuNS/PEG/Ce6的细胞内吞第45页
        4.2.5 流式细胞术分析GO-AuNS/PEG/Ce6的细胞内吞第45-46页
        4.2.6 GO-AuNS/PEG/Ce6体外PTT与PDT协同抗癌效应研究第46-49页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9-57页
        4.3.1 纳米复合物的细胞毒性的检测第49页
        4.3.2 GO-AuNS/PEG/Ce6的细胞内吞检测第49-51页
        4.3.3 GO-AuNS/PEG/Ce6的体外光热效应测定第51页
        4.3.4 GO-AuNS/PEG/Ce6的体外PDT/PTT协同抗癌及其机制分析第51-57页
    4.4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五章 GO-AuNS/PEG/Ce6体内光热协同光动力治疗效应第58-64页
    5.1 实验材料第58-59页
        5.1.1 主要试剂第58页
        5.1.2 主要仪器和设备第58页
        5.1.3 实验细胞和动物第58-59页
    5.2 动物实验及方法第59-60页
        5.2.1 EMT6细胞的扩增第59页
        5.2.2 荷瘤鼠模型的建立第59页
        5.2.3 荷瘤鼠分组及给药第59-60页
        5.2.4 H&E组织染色第60页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60-63页
        5.3.1 小鼠肿瘤部位的温度曲线和热成像照片第60-61页
        5.3.2 小鼠的肿瘤生长曲线和体重变化第61页
        5.3.3 肿瘤大小和重量第61-62页
        5.3.4 肿瘤组织切片的H&E染色分析第62-63页
    5.4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和展望第64-66页
    6.1 全文总结第64-65页
    6.2 展望第65-66页
致谢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第73-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白藜芦醇在脂多糖诱导的肝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
下一篇:ENO1通过AMPK/mTOR信号通路促进结肠癌的发生和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