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5-22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5-18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5-17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1.2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1.3 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19-21页 |
1.4 创新之处 | 第21-22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22-47页 |
2.1 异质性企业理论 | 第22-24页 |
2.1.1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过程 | 第22-23页 |
2.1.2 异质性企业理论的新拓展 | 第23-24页 |
2.2 汇率传递的概念界定和分析框架 | 第24-26页 |
2.3 汇率传递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 | 第26-28页 |
2.3.1 汇率传递与支出转换效应 | 第26-27页 |
2.3.2 汇率传递与货币政策选择 | 第27-28页 |
2.4 汇率传递的理论研究 | 第28-35页 |
2.4.1 宏观层面:计价货币选择 | 第28-31页 |
2.4.2 中观层面:产业组织 | 第31-32页 |
2.4.3 微观层面:因市定价 | 第32-35页 |
2.5 汇率传递实证研究的计量方法 | 第35-38页 |
2.5.1 假定汇率外生的单方程法 | 第35-37页 |
2.5.2 具有反馈效应的系统方法 | 第37-38页 |
2.5.3 两种方法的比较 | 第38页 |
2.6 异质性理论框架下汇率变动影响企业出口价格与数量研究现状 | 第38-45页 |
2.6.1 异质性企业理论框架下的国际研究进展 | 第38-40页 |
2.6.2 传统贸易理论和异质性理论框架下的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第40-45页 |
2.7 小结 | 第45-47页 |
第3章 实际有效汇率、全要素生产率与企业出口产品价格及数量研究 | 第47-67页 |
3.1 理论模型 | 第47-49页 |
3.2 计量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 | 第49-52页 |
3.2.1 计量模型设定 | 第49页 |
3.2.2 指标选取 | 第49-52页 |
3.2.3 数据说明 | 第52页 |
3.3 全样本回归分析 | 第52-63页 |
3.3.1 初步回归 | 第52-55页 |
3.3.2 实际有效汇率对不同全要素生产率企业的影响 | 第55-57页 |
3.3.3 稳健性检验 | 第57-63页 |
3.4 分样本回归分析 | 第63-66页 |
3.4.1 企业规模异质性、汇率变动与出口产品价格和数量 | 第63-64页 |
3.4.2 出口目的地、汇率变动与出口产品价格和数量 | 第64-66页 |
3.5 小结 | 第66-67页 |
第4章 实际有效汇率、金融发展与企业出口产品价格及数量研究 | 第67-88页 |
4.1 引言 | 第67-69页 |
4.2 理论模型 | 第69-71页 |
4.3 金融发展的度量 | 第71-73页 |
4.4 计量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 | 第73-74页 |
4.4.1 计量模型设定与指标构建 | 第73-74页 |
4.4.2 数据说明 | 第74页 |
4.5 实证分析 | 第74-86页 |
4.5.1 全样本回归 | 第74-78页 |
4.5.2 分样本回归 | 第78-83页 |
4.5.3 内生性问题 | 第83-86页 |
4.6 小结 | 第86-88页 |
第5章 实际有效汇率、产品质量与企业出口产品价格及数量研究 | 第88-101页 |
5.1 引言 | 第88-89页 |
5.2 理论模型 | 第89-91页 |
5.3 计量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 | 第91-95页 |
5.3.1 计量模型 | 第92页 |
5.3.2 指标构建 | 第92-94页 |
5.3.3 数据处理 | 第94-95页 |
5.4 实证分析 | 第95-100页 |
5.4.1 进口与汇率价格弹性 | 第95-97页 |
5.4.2 出口产品质量、进口与汇率价格弹性 | 第97-98页 |
5.4.3 产品质量与汇率进口价格弹性 | 第98-100页 |
5.5 小结 | 第100-101页 |
第6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101-106页 |
6.1 结论 | 第101-102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102-106页 |
6.2.1 深化汇率制度市场化改革,提高人民币汇率弹性 | 第102-103页 |
6.2.2 提升企业生产效率,提高企业出口定价能力 | 第103页 |
6.2.3 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 | 第103-104页 |
6.2.4 实行积极的进口政策,提升出口产品质量 | 第104-106页 |
结论 | 第106-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24页 |
致谢 | 第124-125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