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商业和服务性行业建筑论文

面向商业激活的建成购物中心改造评价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2-22页
    1.1 研究背景及缘起第12-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页
        1.1.2 研究缘起第12-13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3-15页
        1.2.1 课题研究的目的第13-14页
        1.2.2 课题研究的意义第14-15页
    1.3 研究对象的概念及范围的界定第15-16页
        1.3.1 研究对象的概念第15-16页
        1.3.2 研究范围的界定第16页
    1.4 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概况第16-18页
        1.4.1 国外相关研究第16-17页
        1.4.2 国内相关研究第17-18页
    1.5 研究方法第18-20页
    1.6 研究框架第20-21页
    1.7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2章 购物中心改造先导性研究第22-36页
    2.1 研究概述第22页
    2.2 先导性调研第22-23页
        2.2.1 调研目的第22-23页
        2.2.2 现场调研第23页
    2.3 购物中心改造的约束及改造侧重点分析第23-25页
    2.4 样本框的确定及样本的选取第25-26页
        2.4.1 样本框确定第25-26页
        2.4.2 样本选取的原则第26页
    2.5 研究样本的确定第26-32页
    2.6 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第32-35页
    2.7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3章 购物中心改造主观评价研究第36-50页
    3.1 研究概述第36-37页
    3.2 研究设计第37-38页
        3.2.1 SD语义差异法第37-38页
        3.2.2 因子分析第38页
    3.3 使用者心理量均值、众数及中数分析第38-40页
    3.4 使用者心理量因子分析第40-44页
    3.5 使用者心理量层次分析第44-49页
        3.5.1 层次分析模型的建立第44-46页
        3.5.2 判断矩阵构造第46-49页
    3.6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4章 基于可供性和TRIZ理想度的购物中心改造分析第50-56页
    4.1 研究概述第50页
    4.2 研究设计第50-53页
        4.2.1 可供性矩阵研究第51-52页
        4.2.2 TRIZ理想度研究第52-53页
    4.3 样本改造前可供性矩阵与TRIZ理想度分析第53-55页
    4.4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5章 多层面购物中心动线逻辑优化分析第56-66页
    5.1 研究概述第56-57页
        5.1.1 概念界定第56-57页
    5.2 研究设计第57-60页
        5.2.1 空间句法第57-59页
        5.2.2 技术路线第59-60页
    5.3 样本人流测量及问卷调研第60-61页
    5.4 人流影响因素的分析与测量第61-63页
        5.4.1 整合度因素分析第61页
        5.4.2 修正因素分析第61-63页
    5.5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第63-65页
        5.5.1 样本改造前后人流布局单因素对比分析第63页
        5.5.2 样本改造前后人流布局多因素对比分析第63-65页
    5.6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6章 城市公共空间与购物中心的连接空间引入评价第66-79页
    6.1 研究概述第66页
    6.2 研究设计第66页
    6.3 先导性调研及研究假设第66-68页
        6.3.1 先导性调研第66-68页
        6.3.2 研究假设第68页
    6.4 下沉广场引入后人流的分布研究第68-69页
    6.5 体验性行为习性研究——对下沉广场的认知类评价第69-71页
        6.5.1 下沉广场一般认知规律的归纳分析第70页
        6.5.2 对评价主体认知方式及规律的归纳分析第70-71页
    6.6 动作性行为习惯研究——对下沉广场的行为测量评价第71-77页
        6.6.1 行为测量方案第71-72页
        6.6.2 对下沉广场及出入口空间的观察研究第72-77页
    6.7 本章小结第77-79页
第7章 主题业态植入下的购物中心空间逻辑再判断第79-90页
    7.1 研究概述第79-80页
    7.2 研究设计第80页
        7.2.1 样本的选取第80页
        7.2.2 研究方法第80页
    7.3 体验性主题业态植入样本前的影响因素分析第80-85页
        7.3.1 业态因子的选取分析第81-84页
        7.3.2 业态载体的影响因素分析第84-85页
    7.4 体验性主题业态在样本中的位置影响因子分析第85-87页
        7.4.1 样本A业态的竖向影响因子分析第85页
        7.4.2 样本A业态的水平影响因子分析第85-86页
        7.4.3 体验性主题业态对样本内部动线的影响分析第86-87页
    7.5 本章小结第87-90页
第8章 购物中心商业激活的改造设计策略研究第90-111页
    8.1 经营模式的转变第90-91页
    8.2 主题体验业态的引入第91-94页
        8.2.1 策略Y1——“合理组合业种”第91-92页
        8.2.2 策略Y2——“优化租户面积”第92-93页
        8.2.3 策略Y3——“提高租户的相容性和互补性”第93-94页
        8.2.4 策略Y4——“租户的位置安排”第94页
    8.3 动线改造第94-108页
        8.3.1 策略D1——“优化外部接驳”第95-97页
        8.3.2 策略D2——“营造立面的商业氛围”第97-98页
        8.3.3 策略D3——“调整商铺及走道的空间尺度”第98-101页
        8.3.4 策略D4——“优化中庭空间尺度”第101-103页
        8.3.5 策略D5——“休息及等候空间调整”第103-104页
        8.3.6 策略D6——“自动扶梯的位置及数量的调整”第104-105页
        8.3.7 策略D7——“提高动线的可理解度”第105-106页
        8.3.8 策略D8——“丰富室内外的景观设施”第106-107页
        8.3.9 策略D9——“技术可行性分析模型的提出”第107-108页
    8.4 购物中心改造设计导则第108-110页
        8.4.1 总则第108页
        8.4.2 设计过程第108-109页
        8.4.3 建筑设计层面第109-110页
        8.4.4 商业设计层面第110页
    8.5 本章小结第110-111页
结语第111-113页
参考文献第113-118页
附录第118-12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22-123页
致谢第123-124页
附表第124页

论文共1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空间隔板焊接X型圆钢管相贯节点力学性能研究
下一篇:广州市大型综合医院适老化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