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各类钢结构论文--钢管结构论文

空间隔板焊接X型圆钢管相贯节点力学性能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1-18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无加劲钢管相贯节点第12-15页
        1.2.1 钢管相贯节点概述第12页
        1.2.2 相贯节点分类第12-13页
        1.2.3 相贯节点的研究进展第13-15页
    1.3 加强型钢管相贯节点第15-17页
        1.3.1 加强型钢管相贯节点的研究进展第16页
        1.3.2 隔板焊接节点的研究第16-17页
    1.4 研究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第17-18页
第2章 隔板焊接节点试验研究第18-49页
    2.1 试验简介第18-19页
        2.1.1 工程背景第18页
        2.1.2 典型节点构造第18-19页
        2.1.3 试验必要性及目的第19页
    2.2 试验方案第19-28页
        2.2.1 试验节点选择第19-22页
        2.2.2 材性试验第22-23页
        2.2.3 试验模型设计第23-24页
        2.2.4 试验原理第24-25页
        2.2.5 试验测点布置第25-26页
        2.2.6 单调加载试验方案第26-28页
        2.2.7 往复加载试验方案第28页
    2.3 试验过程描述第28-34页
        2.3.1 试件JD-1 试验现象第30-31页
        2.3.2 试件JD-2 试验现象第31-32页
        2.3.3 试件JD-3 试验现象第32-33页
        2.3.4 试件破坏规律第33-34页
    2.4 试验内力校核第34-36页
    2.5 单调加载试验结果分析第36-39页
    2.6 往复加载试验结果分析第39-47页
        2.6.1 滞回曲线第39-41页
        2.6.2 侧向位移第41-42页
        2.6.3 骨架曲线第42-43页
        2.6.4 承载力分析第43-44页
        2.6.5 变形能力分析第44-45页
        2.6.6 能量耗散第45-46页
        2.6.7 刚度退化第46-47页
    2.7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3章 隔板焊接节点力学性能的有限元分析第49-71页
    3.1 引言第49页
    3.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49-54页
        3.2.1 几何模型第49页
        3.2.2 材料特性第49-50页
        3.2.3 单元类型及网格划分第50-51页
        3.2.4 接触与边界条件第51-54页
        3.2.5 荷载施加第54页
    3.3 有限元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第54-56页
        3.3.1 滞回性能对比第54-55页
        3.3.2 侧向位移对比第55页
        3.3.3 破坏形态对比第55-56页
    3.4 隐藏焊缝焊与不焊对节点性能的影响第56-58页
        3.4.1 应力云图对比第56-57页
        3.4.2 轴向刚度及承载力对比第57-58页
    3.5 设计内力校核第58-62页
        3.5.2 设计工况下节点的受力状态第59-60页
        3.5.3 设计节点的安全储备第60-62页
    3.6 不同工况下节点力学性能研究第62-69页
        3.6.1 不同工况下节点的应力分布第63-67页
        3.6.2 不同工况下节点的轴向刚度及承载力第67-68页
        3.6.3 不同工况下节点的侧向位移及抗弯承载力第68-69页
    3.7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第4章 隔板焊接节点有限元参数化分析第71-93页
    4.1 引言第71页
    4.2 节点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第71-72页
    4.3 平面节点第72-82页
        4.3.1 支管径厚比的影响第72-75页
        4.3.2 相贯角度的影响第75-77页
        4.3.3 椭圆板宽度的影响第77-78页
        4.3.4 椭圆板厚度的影响第78-80页
        4.3.5 连接耳板厚度的影响第80-81页
        4.3.6 扭转角度的影响第81-82页
    4.4 空间节点第82-87页
        4.4.1 平面外角度的影响第83-84页
        4.4.2 支管径厚比的影响第84-85页
        4.4.3 相贯角度的影响第85-86页
        4.4.4 椭圆板厚度的影响第86-87页
        4.4.5 扭转角度的影响第87页
    4.5 焊接节点的工程建议第87-91页
        4.5.1 考虑钢材用量下各参数的影响效应第87-89页
        4.5.2 节点焊接质量的探讨第89页
        4.5.3 节点构造的改进第89-91页
    4.6 本章小结第91-93页
结论与展望第93-95页
    1 主要研究成果第93-94页
    2 后续研究的展望第94-95页
参考文献第95-9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98-99页
致谢第99-100页
附件第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广东地区科技园研发中心光伏一体化的构造体系研究及初步评价
下一篇:面向商业激活的建成购物中心改造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