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4-17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7-21页 |
2.1 基本概念 | 第17-19页 |
2.1.1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 第17页 |
2.1.2 研究生教育质量 | 第17-18页 |
2.1.3 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 | 第18页 |
2.1.4 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主体 | 第18-19页 |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多元治理理论 | 第19-21页 |
第三章 我国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各主体的职能 | 第21-25页 |
3.1 政府 | 第21-23页 |
3.2 社会 | 第23-24页 |
3.3 高校 | 第24-25页 |
第四章 我国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各主体履行职能现状及访谈 | 第25-33页 |
4.1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主体履行职能现状 | 第25-27页 |
4.1.1 政府 | 第25-26页 |
4.1.2 社会 | 第26-27页 |
4.1.3 高校 | 第27页 |
4.2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主体研究的访谈调研 | 第27-33页 |
4.2.1 访谈原材料呈现 | 第28-31页 |
4.2.2 访谈结果总结 | 第31-33页 |
第五章 我国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主体的职能缺失及原因分析 | 第33-48页 |
5.1 我国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主体的职能缺失 | 第33-41页 |
5.1.1 政府行政职能定位出现偏差 | 第33-34页 |
5.1.2 研究生教育经费投资主体单一,资源供给不足 | 第34-36页 |
5.1.3 企业参与形式单一,积极性不高 | 第36-37页 |
5.1.4 社会中介评估力量薄弱 | 第37-38页 |
5.1.5 高校办学自主权不足 | 第38-39页 |
5.1.6 被评高校评估主动性缺乏 | 第39页 |
5.1.7 高校质量反馈环节缺失 | 第39-41页 |
5.2 我国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主体功能缺失的原因分析 | 第41-48页 |
5.2.1 法律体系不健全 | 第41-42页 |
5.2.2 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政府占主导 | 第42-43页 |
5.2.3 高校与企业缺乏耦合的现实环境 | 第43页 |
5.2.4 社会评估指标不够科学 | 第43-44页 |
5.2.5 评估机构缺乏约束力 | 第44-45页 |
5.2.6 政府和高校的权责界定模糊 | 第45页 |
5.2.7 高校治理体系不完善 | 第45-46页 |
5.2.8 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目的不明 | 第46页 |
5.2.9 信息不对称不利于高校质量反馈环节的实现 | 第46-48页 |
第六章 美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主体职能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48-53页 |
6.1 美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各主体的职能 | 第48-50页 |
6.1.1 政府 | 第48页 |
6.1.2 高校 | 第48-49页 |
6.1.3 第三方中介机构 | 第49-50页 |
6.2 美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各主体履行职能的启示 | 第50-53页 |
6.2.1 政府职能定位准确,拨款重视绩效 | 第50-51页 |
6.2.2 社会评估形式不单一,评估结果具有影响力 | 第51页 |
6.2.3 完善的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是保证 | 第51-53页 |
第七章 强化我国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主体功能的思路和对策 | 第53-62页 |
7.1 多元治理:强化我国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主体功能的思路 | 第53-55页 |
7.1.1 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主体多元化的必要性 | 第53页 |
7.1.2 实现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主体多元化需要理顺主体间的关系 | 第53-55页 |
7.2 多元治理背景下强化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主体职能的对策 | 第55-62页 |
7.2.1 政府维度 | 第55-57页 |
7.2.1.1 加强立法 | 第55-56页 |
7.2.1.2 逐步放权,转变政府职能 | 第56页 |
7.2.1.3 多渠道筹措研究生教育经费 | 第56-57页 |
7.2.2 社会维度 | 第57-58页 |
7.2.2.1 坚持社会责任感,遵守职业道德 | 第57页 |
7.2.2.2 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评估形式多样化 | 第57-58页 |
7.2.2.3 完善社会服务职能,促使校企联合 | 第58页 |
7.2.3 高校维度 | 第58-62页 |
7.2.3.1 高校重视质量文化建设,完善自我评估 | 第58-59页 |
7.2.3.2 逐步完善高校治理结构 | 第59-60页 |
7.2.3.3 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应用到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过程中 | 第60页 |
7.2.3.4 高校要坚持信息公开,确保信息获取和反馈渠道的畅通 | 第60-62页 |
结语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附录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