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水域船舶避碰避险决策机理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选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1-15页 |
1.2.1 船舶智能避险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船舶智能避碰决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3 VTS监管及发展现状 | 第14-15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2章 港口水域船舶避碰避险决策研究思路 | 第16-24页 |
2.1 港口水域船舶避碰避险决策机理 | 第16-17页 |
2.2 港口水域船舶避碰避险决策流程 | 第17-19页 |
2.3 复合避让决策模块设计思路 | 第19-23页 |
2.3.1 复合避让相关模型 | 第20-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港口水域船舶智能避险决策模型及算法 | 第24-38页 |
3.1 船舶搁浅触礁危险预警模型 | 第24-29页 |
3.1.1 安全水深阈值模型 | 第24-25页 |
3.1.2 危险水深评判模型 | 第25页 |
3.1.3 船舶搁浅触礁危险区域模型 | 第25-29页 |
3.1.4 船舶搁浅触礁危险预警机制 | 第29页 |
3.2 船舶智能避险决策算法 | 第29-35页 |
3.2.1 船舶智能避险决策方法 | 第29-31页 |
3.2.2 船舶智能避险决策流程 | 第31页 |
3.2.3 港口水域船舶智能避险方案生成算法 | 第31-35页 |
3.3 船舶智能避险决策模型算法仿真验证 | 第35-37页 |
3.3.1 船舶智能避险决策模型验证 | 第35-36页 |
3.3.2 船舶智能避险决策算法仿真验证 | 第36-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港口水域船舶智能避碰决策模型及算法 | 第38-56页 |
4.1 船舶智能避碰理论基础 | 第38-44页 |
4.1.1 目标船会遇属性划分 | 第38-39页 |
4.1.2 船舶安全会遇距离 | 第39-40页 |
4.1.3 港口水域船舶碰撞危险度相关模型 | 第40-44页 |
4.1.4 PIDVCA算法 | 第44页 |
4.2 港口水域船舶智能避碰决策方法 | 第44-47页 |
4.2.1 目标船会遇区域特征 | 第45页 |
4.2.2 两船处于同一航道内 | 第45-46页 |
4.2.3 两船处于交叉局面 | 第46页 |
4.2.4 两船处于航道交汇区 | 第46-47页 |
4.3 港口水域船舶智能避碰决策算法 | 第47-49页 |
4.3.1 避碰决策方案 | 第47-48页 |
4.3.2 船舶智能避碰决策流程 | 第48-49页 |
4.4 船舶智能避碰决策模型及算法仿真验证 | 第49-55页 |
4.4.1 厦门港水域概况 | 第49页 |
4.4.2 验证方案设计 | 第49-50页 |
4.4.3 仿真实验及结果 | 第50-5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5章 船舶避碰避险决策算法的初步应用 | 第56-64页 |
5.1 VTS智能监管服务终端系统构架及原理概述 | 第56-58页 |
5.2 VTS智能监管应用关键技术初步实现 | 第58-61页 |
5.2.1 预警信息智能显示 | 第58-60页 |
5.2.2 预警信息自动播发 | 第60页 |
5.2.3 预警模型合理性验证 | 第60-61页 |
5.3 IVTS仿真平台模拟船舶航行智能化应用 | 第61-6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6.1 论文总结及创新点 | 第64页 |
6.2 展望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附录 | 第71-75页 |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情况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