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生态护岸结构破坏机理研究
|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新型生态护岸结构型式简介 | 第16-22页 |
| 2.1 传统结构型式简介 | 第16-18页 |
| 2.2 新型生态护岸结构外形 | 第18-20页 |
| 2.3 新型鱼礁块体护岸结构功能简介 | 第20-21页 |
| 2.4 小结 | 第21-22页 |
| 第三章 鱼礁护岸结构尺寸设计 | 第22-35页 |
| 3.1 鱼礁护岸块体尺寸选定 | 第22-24页 |
| 3.2 鱼礁块体布置间距选取 | 第24-33页 |
| 3.3 小结 | 第33-35页 |
| 第四章 概化物理模型试验设计及试验设备 | 第35-43页 |
| 4.1 试验目的 | 第35页 |
| 4.2 概化模型设计与制作 | 第35-40页 |
| 4.3 仪器设备 | 第40-42页 |
| 4.4 小结 | 第42-43页 |
| 第五章 护岸结构破坏机理分析及防护措施 | 第43-58页 |
| 5.1 螺母护岸结构破坏机理分析 | 第43-46页 |
| 5.2 菱形护岸结构破坏机理分析 | 第46-53页 |
| 5.3 两种块体护岸结构稳定性比较 | 第53页 |
| 5.4 防护措施 | 第53-56页 |
| 5.5 小结 | 第56-58页 |
| 第六章 结构综合比较及适用条件 | 第58-65页 |
| 6.1 结构比较因素分析 | 第58-61页 |
| 6.2 结构综合比较 | 第61-63页 |
| 6.3 新型结构适用条件 | 第63-64页 |
| 6.4 小结 | 第64-65页 |
|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 第65-67页 |
| 7.1 结论 | 第65-66页 |
| 7.2 不足和展望 | 第66-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1页 |
| 发表的论文成果 | 第71页 |
| 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