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3 文献述评 | 第14-15页 |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15-16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 创新点与不足 | 第16-18页 |
1.4.1 创新点 | 第16-17页 |
1.4.2 不足 | 第17-18页 |
2 审计质量控制制度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2.1 基本概念 | 第18-19页 |
2.1.1 审计质量的基本概念 | 第18页 |
2.1.2 审计质量控制的基本概念 | 第18页 |
2.1.3 审计质量控制制度的基本概念 | 第18-19页 |
2.2 审计质量控制基本理论 | 第19-22页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9-20页 |
2.2.2 信号传递理论 | 第20页 |
2.2.3 保险理论 | 第20-22页 |
3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及控制现状 | 第22-28页 |
3.1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的现状 | 第22-25页 |
3.1.1 违规事务所、注册会计师比例居高不下 | 第22-23页 |
3.1.2 审计报告意见类型与实际不符 | 第23-25页 |
3.1.3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屡禁不止 | 第25页 |
3.2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现状 | 第25-28页 |
3.2.1 审计质量控制制度执行不到位 | 第26页 |
3.2.2 审计意见存在避重就轻之嫌 | 第26-28页 |
4 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案例分析 | 第28-46页 |
4.1 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基本情况 | 第28-29页 |
4.2 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执业链条 | 第29-30页 |
4.3 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现状 | 第30-34页 |
4.3.1 业务的承接和保持 | 第31-32页 |
4.3.2 业务委派执行环节 | 第32-33页 |
4.3.3 审计报告的签发环节 | 第33-34页 |
4.4 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34-39页 |
4.4.1 业务承接阶段 | 第35-36页 |
4.4.2 业务执行阶段 | 第36-38页 |
4.4.3 业务完成阶段 | 第38-39页 |
4.5 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9-44页 |
4.5.1 外部因素 | 第39-43页 |
4.5.2 内部因素 | 第43-44页 |
4.6 案例评价 | 第44-46页 |
5 优化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制度的方案 | 第46-56页 |
5.1 开展行业低价不正当竞争综合治理 | 第47-48页 |
5.2 优化外部监管环境 | 第48-51页 |
5.2.1 明确监管部门职责、避免重复监管 | 第48-49页 |
5.2.2 深入推进上市公司年报审计监管 | 第49-50页 |
5.2.3 加强社会公众监督 | 第50-51页 |
5.3 加强会计师事务所自身建设 | 第51-56页 |
5.3.1 优化客户的承接和保持 | 第51-52页 |
5.3.2 完善事务所内部质量控制管理办法 | 第52-53页 |
5.3.3 强化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 | 第53页 |
5.3.4 贯彻以质量为基础导向的考核理念 | 第53-54页 |
5.3.5 加强会计师事务所项目成本和工时管理 | 第54-56页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6.1 结论 | 第56页 |
6.2 展望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