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对外经济关系论文

中国与东盟国家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0页
第一章 引言第15-21页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第15-17页
        1.1.1 问题的提出第15-16页
        1.1.2 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第16-17页
    1.2 研究的内容结构及方法第17-21页
        1.2.1 主要研究内容第17-18页
        1.2.2 研究思路及逻辑框架第18-19页
        1.2.3 主要研究方法第19-21页
第二章 相关研究进展与述评第21-33页
    2.1 关于溢出的基本概念第21-24页
        2.1.1 技术和知识溢出第21-23页
        2.1.2 FDI溢出第23-24页
        2.1.3 简要评述第24页
    2.2 关于溢出的基本关系第24-26页
        2.2.1 溢出与空间距离第24-25页
        2.2.2 溢出与集聚第25-26页
        2.2.3 简要评述第26页
    2.3 经济增长溢出效应第26-29页
        2.3.1 不同区域范围上的经济增长溢出效应第27页
        2.3.2 我国区域间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第27-28页
        2.3.3 简要评述第28-29页
    2.4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区域关联第29-33页
        2.4.1 中国与东盟国家地缘经济关系第29-30页
        2.4.2 中国与东盟国家产业关联第30-31页
        2.4.3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第31-32页
        2.4.4 简要评述第32-33页
第三章 经济增长跨国溢出的理论问题研究第33-64页
    3.1 传统的经济溢出理论第33-37页
        3.1.1 大推进理论第33-34页
        3.1.2 不平衡增长理论第34-35页
        3.1.3 循环累积因果理论第35页
        3.1.4 中心-外围理论第35-36页
        3.1.5 小结第36-37页
    3.2 经济增长溢出的一般理论第37-45页
        3.2.1 经济增长溢出的来源第37-39页
        3.2.2 经济增长溢出机制第39-45页
    3.3 经济增长跨国溢出理论第45-64页
        3.3.1 经济增长跨国溢出的特点第45-46页
        3.3.2 经济增长跨国溢出机制第46-60页
        3.3.3 经济增长跨国溢出的评测方法第60-64页
第四章 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及溢出效应评测第64-104页
    4.1 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增长现状与趋势第64-69页
        4.1.1 经济增长现状第64-66页
        4.1.2 经济增长趋势第66-69页
    4.2 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发展状况第69-88页
        4.2.1 贸易状况及趋势第69-74页
        4.2.2 贸易网络及强度第74-80页
        4.2.3 贸易互补性与竞争性第80-85页
        4.2.4 贸易政策演化第85-88页
    4.3 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增长的溢出网络第88-95页
        4.3.1 溢出网络的建立第88-91页
        4.3.2 溢出网络特征第91-95页
    4.4 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增长空间溢出效应测算第95-104页
        4.4.1 经济增长空间溢出模型构建第95-97页
        4.4.2 变量的选择与数据来源第97-99页
        4.4.3 溢出效应测算第99-104页
第五章 经济增长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分析:区域经济收敛第104-121页
    5.1 经济增长空间溢出与经济收敛的理论关系第104-108页
        5.1.1 经济收敛理论脉络第104-105页
        5.1.2 经济收敛研究方法第105-106页
        5.1.3 增长溢出与经济收敛的关系第106-108页
    5.2 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增长收敛的事实第108-113页
        5.2.1 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增长σ收敛第108-111页
        5.2.2 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增长的绝对β收敛第111-113页
    5.3 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增长溢出效应对经济收敛的影响第113-119页
        5.3.1 经济增长溢出效应对经济收敛影响的模型选择第113页
        5.3.2 变量的选取第113-115页
        5.3.3 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增长溢出对增长收敛的实证结果第115-119页
    5.4 本章小结第119-121页
第六章 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增长溢出的对策措施第121-130页
    6.1 以政治稳定为前提,加强政治互信与政策沟通第123-124页
        6.1.1 创造稳定的国内政治经济环境第123页
        6.1.2 加强政治互信与政策沟通第123页
        6.1.3 建立超国家的管理机构第123-124页
    6.2 加快产业的国际分工,增强贸易与经济的互补性第124-126页
        6.2.1 促进产业的国际转移,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第124-125页
        6.2.2 创新贸易方式,增强贸易互补性第125-126页
    6.3 加强溢出通道建设,促进溢出效应更好的发挥第126-130页
        6.3.1 加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促进设施联通第126-127页
        6.3.2 提高金融市场的开放度,促进资本的跨国流动第127页
        6.3.3 增强文化交流,促进人员的跨国流动第127-128页
        6.3.4 加强科技合作,带动技术的跨国流动第128-130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30-133页
    7.1 主要结论第130-132页
    7.2 创新之处第132页
    7.3 不足与未来的研究方向第132-133页
参考文献第133-143页
致谢第143-14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情况第145-146页

论文共1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京津冀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下一篇:自由视角下的福利增进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