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京津冀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摘要第4-8页
Abstract第8-14页
第一章 导论第18-80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第18-23页
        一、选题背景第18-21页
        二、选题意义第21-23页
    第二节 文献综述第23-49页
        一、产业集聚现象第23-25页
        二、产业集聚理论第25-49页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第49-75页
        一、研究方法第49-51页
        二、理论基础第51-68页
        三、经济发展与地区差距理论第68-75页
    第四节 论文基本框架主要观点和创新点第75-80页
        一、论文基本框架第75-77页
        二、论文主要观点第77-78页
        三、论文创新点第78-80页
第二章 京津冀地区区域发展特征与产业集聚及专业化分工的演变第80-144页
    第一节 京津冀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特征第80-101页
        一、京津冀城市群空间结构特征第80-86页
        二、京津冀各省市经济发展特征比较第86-99页
        三、京津冀区域内产业分工与协作第99-101页
    第二节 京津冀地区产业集聚的演变第101-121页
        一、京津冀地区经济密度的演变第101-103页
        二、京津冀地区工业总体集聚程度的演变第103-106页
        三、京津冀地区工业细分行业集聚的演变第106-121页
    第三节 京津冀地区专业化分工的演变第121-136页
        一、从支柱产业的选择考察京津冀地区分工第122-130页
        二、从产业结构冲突考察京津冀地区专业化分工第130-134页
        三、从地区贸易格局考察区域间分工与协调第134-136页
    第四节 京津冀地区区域经济差距的动态变化第136-144页
        一、地区相对人均生产总值与相似性系数的变化第137-138页
        二、地区相对人均生产总值和相对平均工资与相似性系数的变化第138-144页
第三章 京津冀地区产业分工与一体化发展动因分析第144-178页
    第一节 京津冀地区产业集聚发展阶段性演进的总体因素第144-148页
    第二节 京津冀地区产业集聚与扩散的具体原因第148-178页
        一、京津冀交通基础设施改善迅速第150-156页
        二、京津冀要素价格的影响和推动第156-160页
        三、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以及人口和节能减排的压力第160-167页
        四、京津冀参与国际分工的影响第167-176页
        五、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政策的推动第176-178页
第四章 京津冀与国内外城市群发展比较第178-196页
    第一节 京津冀与国内城市群产业集群分工比较第178-181页
    第二节 京津冀与国内城市群产业结构发展比较第181-187页
    第三节 京津冀与国外城市群发展比较与经验借鉴第187-196页
        一、国外城市群优化升级的主要经验第190-193页
        二、对京津冀城市群优化升级的启示第193-196页
第五章 京津冀地区协调发展的趋势第196-220页
    第一节 京津冀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专业化趋势第196-203页
        一、京津冀地区总体专业化趋势第197-201页
        二、京津冀地区各省市的专业化趋势第201-203页
    第二节 京津冀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有利条件第203-213页
        一、京津冀拥有密集的产业集群和发达的城市群第204-207页
        二、产业通过地区一体化发展仍有进一步集聚的潜力第207-209页
        三、区域内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第209-213页
    第三节 京津冀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第213-217页
        一、京津冀地区面临的体制机制挑战第213-214页
        二、京津冀地区面临的产业结构调整的挑战第214页
        三、京津冀地区面临经济转型的挑战第214-215页
        四、京津冀地区面临要素成本攀升的挑战第215-216页
        五、京津冀地区面临节能减排的挑战第216页
        六、京津冀地区进出口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的挑战第216-217页
    第四节 京津冀地区区域协调发展展望第217-220页
第六章 基本结论与政策建议第220-248页
    第一节 基本结论第220-221页
    第二节 政策建议第221-248页
        一、创新地方政府体制机制调整区域政策第221-224页
        二、加速区域产业集聚与扩散促进区域经济合作第224-229页
        三、协调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第229-232页
        四、加速区域要素流动与贸易发展第232-236页
        五、推进京津冀城市群发展和新城建设第236-248页
参考文献第248-257页
    一、英文部分第248-252页
    二、中文部分第252-257页
后记第257-260页
在学期间发表研究成果第260页

论文共2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演进研究(1978-2016)
下一篇:中国与东盟国家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