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5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5 创新点 | 第16-18页 |
第2章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8-19页 |
2.1.1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 第18页 |
2.1.2 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必要性 | 第18-19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2.2.1 公共治理理论 | 第19-20页 |
2.2.2 生态文明建设 | 第20页 |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0-22页 |
第3章 无极县无极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现状 | 第22-30页 |
3.1 无极县无极镇基本情况 | 第22-23页 |
3.1.1 自然条件 | 第22页 |
3.1.2 综合经济状况 | 第22-23页 |
3.1.3 美丽乡村建设情况 | 第23页 |
3.2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建设实践 | 第23-27页 |
3.2.1 科学规划,做好动员宣传工作 | 第23-24页 |
3.2.2 加大投入,形成共建共享合力 | 第24-25页 |
3.2.3 严抓排污,建造污水处理场地 | 第25页 |
3.2.4 扎实推进,整治工作有序开展 | 第25-26页 |
3.2.5 建设样板,实施旧村改造计划 | 第26-27页 |
3.3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取得的成效 | 第27-30页 |
3.3.1 空气质量明显好转 | 第28页 |
3.3.2 地表水质量有所好转 | 第28-29页 |
3.3.3 农村面貌改造提升 | 第29-30页 |
第4章 无极县无极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存在的问题 | 第30-34页 |
4.1 环境综合整治农民参与度不高 | 第30-31页 |
4.1.1 农民参与度低 | 第30页 |
4.1.2 农民环保意识薄弱 | 第30-31页 |
4.2 皮革业污染呈现治标不治本 | 第31页 |
4.2.1 污水处理不达标 | 第31页 |
4.2.2 部分企业不配合整治工作 | 第31页 |
4.3 环境综合整治成果维护效果不佳 | 第31-32页 |
4.3.1 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 | 第31-32页 |
4.3.2 后期维护资金筹集困难 | 第32页 |
4.3.3 村级缺乏收入来源 | 第32页 |
4.4 政府环境综合整治中职能划分模糊 | 第32页 |
4.5 环保建设规划人才短缺 | 第32-34页 |
第5章 国内美丽乡村中环境综合整治经验及启示 | 第34-39页 |
5.1 安吉县横山坞村环境治理经验与启示 | 第34-36页 |
5.1.1 治理经验 | 第34-35页 |
5.1.2 相关启示 | 第35-36页 |
5.2 新乐市小流村环境治理经验与启示 | 第36-39页 |
5.2.1 治理经验 | 第36-37页 |
5.2.2 相关启示 | 第37-39页 |
第6章 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对策 | 第39-47页 |
6.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整治参与度 | 第39-41页 |
6.1.1 突出农民主体作用 | 第39-40页 |
6.1.2 增强村干部领导意识 | 第40-41页 |
6.2 加大环境建设的资金投入,维护治理成果 | 第41-42页 |
6.2.1 政府投资为主,多方面吸引社会资金 | 第41页 |
6.2.2 建立地方农村环境考核激励机制 | 第41-42页 |
6.3 转变对制革企业的治污管理模式 | 第42-43页 |
6.3.1 引导企业实施清洁生产 | 第42-43页 |
6.3.2 增强企业环保责任意识 | 第43页 |
6.4 提高县乡政府管理职能,增强环保政绩观 | 第43-45页 |
6.4.1 完善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 第44页 |
6.4.2 增强环境监察力度的执行力 | 第44-45页 |
6.5 培养环保建设规划人才,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增添活力 | 第45-47页 |
6.5.1 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资源优势 | 第45页 |
6.5.2 寻求环保、规划技术支持 | 第45-46页 |
6.5.3 培养农村先进青年 | 第46-47页 |
第7章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