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2-28页 |
1.1 选题缘起 | 第12-13页 |
1.2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1.2.1 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卓越取向 | 第13-14页 |
1.2.2 国内“卓越教师计划”全面实行 | 第14-15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1.3.1 理论意义 | 第15页 |
1.3.2 实践意义 | 第15页 |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 | 第15-26页 |
1.4.1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6-20页 |
1.4.2 国外相关研究 | 第20-25页 |
1.4.3 对已有研究的思考 | 第25-26页 |
1.5 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 第26-28页 |
1.5.1 研究思路 | 第26页 |
1.5.2 研究对象的确定 | 第26页 |
1.5.3 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1.5.4 访谈的进行与资料分析 | 第27-28页 |
2 卓越小学教师成长的理论探讨 | 第28-34页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第28-29页 |
2.1.1 卓越教师 | 第28页 |
2.1.2 专业成长 | 第28-29页 |
2.2 相关理论依据 | 第29-32页 |
2.2.1 专家型教师理论 | 第29-30页 |
2.2.2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 第30-31页 |
2.2.3 终身教育、学习思想 | 第31-32页 |
2.2.4 建构主义教师教育思想 | 第32页 |
2.3 卓越小学教师成长与教育发展 | 第32-34页 |
2.3.1 建设卓越小学教师队伍是基础教育的内在要求 | 第32-33页 |
2.3.2 建设卓越小学教师队伍的现实价值 | 第33-34页 |
3 卓越小学教师成长的主要事迹 | 第34-47页 |
3.1 卓越小学教师的职业选择与认同 | 第34-36页 |
3.1.1 从“无奈”走向“坚定”的教师人生 | 第34-35页 |
3.1.2 从“就业”到“事业”,实现人生价值 | 第35-36页 |
3.2 卓越小学教师专业教育与培训的经历 | 第36-39页 |
3.2.1 师范教育:受益终身 | 第36-37页 |
3.2.2 培训与进修:出类拔萃 | 第37-39页 |
3.3 卓越小学教师的教学活动 | 第39-41页 |
3.3.1 日常课为基,扎实基本功 | 第39-40页 |
3.3.2 公开课为机,突破与创新 | 第40-41页 |
3.4 卓越小学教师的科研活动 | 第41-44页 |
3.4.1 参与教材建设活动,丰富学科课程资源 | 第42-43页 |
3.4.2 投身教育科学研究,出书论著共享经验 | 第43-44页 |
3.5 卓越小学教师的指导活动 | 第44-47页 |
3.5.1 个别式深入辅导 | 第44-45页 |
3.5.2 集体辐射引领成长 | 第45-47页 |
4 卓越小学教师成长事迹分析 | 第47-60页 |
4.1 职业情感:有情怀,有追求,有幸福 | 第47-49页 |
4.1.1 对教育事业情深似海 | 第47-48页 |
4.1.2 对卓越教育不断追求 | 第48-49页 |
4.1.3 有高度的职业幸福感 | 第49页 |
4.2 专业特征:一专多能,成果累累 | 第49-51页 |
4.2.1 专业精深 | 第49-50页 |
4.2.2 多才多艺 | 第50-51页 |
4.2.3 成果丰硕 | 第51页 |
4.3 成长阶段:循序渐进,有迹可循 | 第51-54页 |
4.3.1 职前培养期 | 第52页 |
4.3.2 探索适应期 | 第52-53页 |
4.3.3 成熟胜任期 | 第53页 |
4.3.4 卓越引领期 | 第53-54页 |
4.4 专业成长的影响因素:内外因共同作用 | 第54-57页 |
4.4.1 内部因素分析 | 第54-56页 |
4.4.2 外部因素分析 | 第56-57页 |
4.5 成长途径:多方式并进 | 第57-59页 |
4.5.1 阅读积累 | 第57-58页 |
4.5.2 实践反思 | 第58页 |
4.5.3 教育培训 | 第58-59页 |
小结 | 第59-60页 |
5 未来卓越小学教师培养启示 | 第60-68页 |
5.1 注重教师职业归属感与认同感的培育 | 第60-62页 |
5.1.1 借鉴“三位一体”招考模式,改革师范生选拔方式 | 第60-61页 |
5.1.2 严抓师范生始业教育,以培育专业愿景为导向 | 第61-62页 |
5.2 促进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形成 | 第62-64页 |
5.2.1 构建合理的教育实践内容 | 第63页 |
5.2.2 一课双师,引一线“教学专家”进课堂 | 第63-64页 |
5.3 培育小学教师“才艺”特长 | 第64-65页 |
5.3.1 传承杭师大经典“才艺教育” | 第64-65页 |
5.3.2 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 | 第65页 |
5.4 依托科技活动发展教师创新能力 | 第65-68页 |
结束语 | 第68-69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附录 | 第74-87页 |
附录1:杭师大杰出校友资料 | 第74-81页 |
附录2:杭师大杰出校友成功经验访谈提纲 | 第81-83页 |
附录3:杭师大杰出校友专业特征调查问卷 | 第83-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的学术研究成果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