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银行制度与业务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运作模式研究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4页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2-16页
  (一) 选题背景第12-15页
   1、居民财富积累与投资品种匮乏的矛盾日益突出第12-14页
   2、商业银行实施业务转型的要求日益迫切第14-15页
  (二) 研究意义第15-16页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6-23页
  (一)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6-17页
  (二)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第17-19页
  (三) 个人理财产品的理论基础概述第19-22页
   1、金融产品创新理论第19页
   2、资产管理理论第19-21页
   3、生命周期投资理论第21-22页
  (四) 文献评述第22-23页
 三、研究方法、内容安排和创新点第23-24页
第二章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发展概述第24-35页
 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概念的界定第24-25页
 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发展历程第25-27页
 三、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种类与特征第27-32页
  (一) 种类第27-31页
   1、按币种分类第27-28页
   2、按期限分类第28页
   3、按收益方式分类第28页
   4、按投资方向分类第28-31页
   5、其它分类第31页
  (二) 特点第31-32页
 四、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发展动因及影响第32-35页
  (一) 发展动因第32-33页
  (二) 发展影响第33-35页
   1、对商业银行自身经营的影响第33页
   2、对金融市场的影响第33-34页
   3、对金融体制的影响第34-35页
第三章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运作模式分析第35-45页
 一、固定收益模式第35-39页
  (一) 产品设计原理第35-37页
   1、现金流匹配第35页
   2、久期匹配第35-36页
   3、凸性匹配第36-37页
   4、资产价格定价第37页
  (二) 产品特点第37-39页
   1、优质资产支撑第37页
   2、高于存款的预期稳定收益第37-38页
   3、无风险套利第38-39页
 二、银信合作模式第39-41页
  (一) 银信合作的动因第39-40页
  (二) 银信合作模式原理第40页
  (三) 产品特点第40-41页
 三、结构型模式第41-45页
  (一) 产品设计原理第41-44页
  (二) 产品特点第44-45页
第四章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运作模式比较分析:局限和前景第45-56页
 一、固定收益模式的制约因素和发展出路第45-46页
  (一) 制约因素第45页
  (二) 发展出路第45-46页
 二、银信合作模式的制约因素和发展出路第46-48页
  (一) 制约因素第46-47页
  (二) 发展出路第47-48页
 三、结构型模式的制约因素和发展出路第48-51页
  (一) 制约因素第48-50页
   1、结构型理财产品的开发能力缺失第48-49页
   2、结构型理财产品开发能力落后对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的制约第49-50页
  (二) 发展出路第50-51页
 四、实证分析第51-56页
  (一) 市场数据分析第51-54页
  (二) 三种模式比较分析第54-56页
第五章 进一步的思考:另一可行模式的探讨——资产证券化模式的构建第56-64页
 一、我国商业银行发行资产证券化理财产品的可行性分析第56-60页
  (一) 发行资产证券化理财产品的必要性分析第56-59页
   1、资产证券化的引入能丰富银行理财市场的品种第56-57页
   2、资产证券化的引入能完善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收益结构第57-58页
   3、资产证券化的引入有利于改善商业银行收入结构第58页
   4、资产证券化的引入有利于商业银行资本管理,改善资本充足率第58-59页
  (二) 资产证券化模式的可行性第59-60页
   1、商业银行具有证券化基础资产的天然优势第59页
   2、我国商业银行拥有强大的销售平台和广泛的客户资源第59页
   3、我国商业银行具有人才和信息资源优势第59页
   4、当前我国已具备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技术条件和经验第59-60页
 二、资产证券化模式的构建第60-64页
  (一) 商业银行制定理财产品发行计划,剥离基础资产第60-61页
  (二) 银行将剥离基础资产出售给本行控股子公司或资产管理公司,并由其担任SPV 角色第61页
  (三) SPV 与商业银行合作共同开发设计资产证券化理财产品第61-62页
  (四) 信用增级与评级第62页
  (五) 资产证券化理财产品的发售第62页
  (六) 产品收益的派送第62页
  (七) 产品终止第62-64页
第六章 结语第64-66页
 一、基本结论第64-65页
 二、本文不足和有待研究的问题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69页
后记第69-7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外证券公司失败案例比较分析
下一篇:从表外负债看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