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5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5-31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5-18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5-17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第二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 | 第18-19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8页 |
二、研究框架 | 第18-19页 |
第三节 主要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9-20页 |
一、主要研究方法 | 第19页 |
二、主要创新点 | 第19-20页 |
第四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20-31页 |
一、表外负债的重要性 | 第20-22页 |
二、表外负债的运用 | 第22-28页 |
三、表外负债的现存问题 | 第28页 |
四、表外负债的计量 | 第28页 |
五、次贷危机的成因 | 第28-31页 |
第二章 表外负债概述 | 第31-43页 |
第一节 表外负债的相关概念界定 | 第31-34页 |
一、隐性负债 | 第31-32页 |
二、或有负债 | 第32-33页 |
三、预计负债 | 第33页 |
四、表外融资 | 第33-34页 |
第二节 表外负债的内涵与外延 | 第34-36页 |
一、表外负债的内涵 | 第34-35页 |
二、表外负债的外延 | 第35-36页 |
第三节 表外负债与表内负债的区别与联系 | 第36-39页 |
一、表外负债与表内负债的区别 | 第36-38页 |
二、表外负债与表内负债的联系 | 第38-39页 |
第四节 表外负债披露的现状与原因 | 第39-43页 |
一、对表外负债的内涵与外延界定不清 | 第39-41页 |
二、表外负债信息披露不足 | 第41-42页 |
三、审计人员对表外负债的关注不够 | 第42-43页 |
第三章 从表外负债看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 | 第43-64页 |
第一节 次贷危机中表外负债的产生 | 第43-50页 |
一、赎回条款 | 第43-44页 |
二、公允价值 | 第44-45页 |
三、担保和承诺 | 第45-46页 |
四、资产证券化与权益证券 | 第46-47页 |
五、结构性投资载体 | 第47-49页 |
六、特殊目的载体 | 第49页 |
七、信贷违约调期 | 第49-50页 |
第二节 次贷危机中主要参与者的表外负债分析 | 第50-55页 |
一、次贷借款人 | 第50-51页 |
二、住房抵押贷款机构 | 第51-52页 |
三、保险公司 | 第52-53页 |
四、商业银行 | 第53-55页 |
第三节 次贷危机中表外负债的扩张 | 第55-56页 |
第四节 次贷危机中表外负债的危害 | 第56-64页 |
一、表外负债影响会计信息透明度 | 第56-58页 |
二、表外负债使得会计信息失真 | 第58-59页 |
三、表外负债加大了信息不对称 | 第59-60页 |
四、表外负债扩大了金融衍生品的市场风险 | 第60-61页 |
五、表外负债加大了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风险 | 第61-62页 |
六、表外负债加大了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 | 第62-64页 |
第四章 从表外负债看美国次贷危机的对策 | 第64-83页 |
第一节 进一步提高对表外负债的认识 | 第64-65页 |
第二节 加快对表外负债的相关准则制定 | 第65-70页 |
一、以实质重于形式作为指导原则 | 第65页 |
二、建立与财务报表对等的表外披露概念框架 | 第65-66页 |
三、进一步完善表外负债的披露 | 第66-68页 |
四、加快对某些特殊事项所产生的表外负债的计量研究 | 第68-69页 |
五、加强企业账户合并 | 第69-70页 |
第三节 加强对表外负债的审计 | 第70-71页 |
第四节 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 | 第71-75页 |
一、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制度 | 第72-73页 |
二、进一步完善高管薪酬和激励机制 | 第73-74页 |
三、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监控作用 | 第74-75页 |
四、进一步加强风险审计工作 | 第75页 |
第五节 加强场外金融衍生品的监管 | 第75-78页 |
一、加强场外衍生品的信息披露 | 第76-77页 |
二、加强对场外衍生品市场交易商的监管 | 第77页 |
三、创新监管模式 | 第77-78页 |
第六节 进一步完善公允价值计量及其信息披露 | 第78-82页 |
一、规范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中所采用的估值技术 | 第80页 |
二、市场失效的情况下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谨慎应用 | 第80-81页 |
三、引入风险价值(VaR)披露模式 | 第81页 |
四、加强流动性过剩或缺失条件下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研究 | 第81-82页 |
第七节 加强资产负债管理 | 第82-83页 |
结语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