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第11-13页 |
1.1.1 工业 4.0 和中国制造2025概念的提出 | 第11-12页 |
1.1.2“新常态”下企业竞争压力增大 | 第12-13页 |
1.1.3 问题提出 | 第13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1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论文的技术路线 | 第15页 |
1.4 研究方法与特色 | 第15-17页 |
1.4.1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2 论文的特色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理论和方法综述 | 第17-28页 |
2.1 精益生产 | 第17-20页 |
2.1.1 主要思想和特征 | 第17-18页 |
2.1.2 相关技术体系介绍 | 第18-20页 |
2.2 工作研究 | 第20-22页 |
2.2.1 方法研究 | 第21页 |
2.2.2 作业测定 | 第21-22页 |
2.3 生产线平衡 | 第22-24页 |
2.3.1 生产线平衡的相关概念 | 第22-23页 |
2.3.2 生产线平衡的评价方法 | 第23-24页 |
2.4 价值流图析技术 | 第24-27页 |
2.4.1 价值流图的概念及作用 | 第24页 |
2.4.2 价值流的相关图标符号 | 第24-25页 |
2.4.3 价值流图析的开展步骤 | 第25-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D21产品价值流现状图绘制及未来状态图设计 | 第28-44页 |
3.1 公司现状介绍 | 第28-32页 |
3.1.1 背景介绍 | 第28-29页 |
3.1.2 生产车间布局介绍 | 第29-31页 |
3.1.3 D21生产流程简介 | 第31-32页 |
3.2 D21产品价值流现状图绘制 | 第32-38页 |
3.2.1 相关数据信息收集 | 第32-34页 |
3.2.2 价值流现状图绘制 | 第34-36页 |
3.2.3 价值流现状图分析 | 第36-38页 |
3.3 D21产品未来价值流图设计 | 第38-43页 |
3.3.1 精益价值流的原则 | 第38-40页 |
3.3.2 设计未来状态图的问题点 | 第40-41页 |
3.3.3 未来状态价值流图的绘制 | 第41-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改善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 第44-60页 |
4.1 舱门组装线(Window Complex Line)分析与优化研究 | 第44-47页 |
4.1.1 原始状态分析 | 第44-45页 |
4.1.2 优化改善方案 | 第45-47页 |
4.2 滚筒组装线(WB Ass Line)分析与优化研究 | 第47-51页 |
4.2.1 原始状态分析 | 第47-49页 |
4.2.2 优化改善方案 | 第49-51页 |
4.3 整机主装线(Main Ass Line)分析与优化研究 | 第51-54页 |
4.3.1 原始状态分析 | 第51-52页 |
4.3.2 优化改善方案 | 第52-54页 |
4.4 包装线(Packaging Line)分析与优化研究 | 第54-58页 |
4.4.1 原始状态分析 | 第54-56页 |
4.4.2 优化改善方案 | 第56-5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五章 改善效果评价 | 第60-66页 |
5.1 生产系统优劣性的影响因素 | 第60-63页 |
5.1.1 生产系统优劣性 | 第60页 |
5.1.2 优劣性影响因素 | 第60-63页 |
5.2 改善效益评价分析 | 第63-65页 |
5.2.1 直接效益分析 | 第63-64页 |
5.2.2 间接效益分析 | 第64-6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6-68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66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