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研究--以河北省M县为例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及评述 | 第12-16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综述评述 | 第16页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1.3.2 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3.3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依据 | 第18-20页 |
2.1 财政教育扶贫基本理论 | 第18-19页 |
2.1.1 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 第18页 |
2.1.2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18-19页 |
2.2 审计免疫系统理论 | 第19-20页 |
第3章 基本含义及特征 | 第20-22页 |
3.1 绩效审计的含义 | 第20页 |
3.2 教育扶贫绩效审计的含义 | 第20页 |
3.3 教育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特征 | 第20-22页 |
第4章 我国教育扶贫资金审计现状及评述 | 第22-26页 |
4.1 我国的教育扶贫政策 | 第22-23页 |
4.1.1 在“有学上”方面的政策 | 第22页 |
4.1.2 在“上好学”方面的政策 | 第22-23页 |
4.2 教育扶贫绩效审计的现状 | 第23-24页 |
4.3 对教育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现状的评述 | 第24-26页 |
第5章 教育扶贫资金绩效审计框架的构建 | 第26-39页 |
5.1 教育扶贫资金绩效审计框架构建的基本原则 | 第26页 |
5.2 教育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环节及内容 | 第26-28页 |
5.2.1 计划环节涉及的审计内容 | 第26-27页 |
5.2.2 分配环节涉及的审计内容 | 第27页 |
5.2.3 使用环节涉及的审计内容 | 第27-28页 |
5.2.4 后续审计及内容 | 第28页 |
5.3 教育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目标 | 第28-36页 |
5.3.1 教育扶贫资金绩效审计总目标 | 第28页 |
5.3.2 教育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具体目标 | 第28-29页 |
5.3.3 目标的分解——系列评价指标的设置 | 第29-31页 |
5.3.4 运用层次分析法设置指标权重 | 第31-36页 |
5.4 教育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程序 | 第36-39页 |
5.4.1 了解贫困地区教育环境 | 第36页 |
5.4.2 了解并测试教育扶贫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 第36-37页 |
5.4.3 教育扶贫资金绩效评价 | 第37页 |
5.4.4 提出教育扶贫资金整改对策 | 第37-39页 |
第6章 河北省M县教育扶贫资金绩效审计实务 | 第39-48页 |
6.1 了解M县教育及教育扶贫环境 | 第39-41页 |
6.2 了解并测试M县教育扶贫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 第41页 |
6.3 M县教育扶贫资金绩效审计评价 | 第41-44页 |
6.3.1 合规合法性审计评价 | 第41-42页 |
6.3.2 绩效审计评价 | 第42-44页 |
6.4 M县教育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结果及整改对策 | 第44-48页 |
6.4.1 M县教育扶贫资金绩效审计概况 | 第45页 |
6.4.2 M县教育扶贫绩效审计发现的问题 | 第45页 |
6.4.3 M县教育扶贫绩效审计评价 | 第45-47页 |
6.4.4 提出整改对策 | 第47-48页 |
第7章 结束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