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目录 | 第8-11页 |
1 绪论 | 第11-24页 |
1.1 废旧竹胶合板的回收必要性 | 第11-14页 |
1.1.1 竹材人造板企业的生产规模和分布 | 第11-12页 |
1.1.2 竹胶合板的定义、用途及主要分类 | 第12页 |
1.1.3 废旧竹胶合板回收与再利用的必要性 | 第12-14页 |
1.2 废旧竹胶合板的回收利用现状 | 第14-15页 |
1.2.1 废旧货车车体回收现状 | 第14页 |
1.2.2 废旧竹胶合板直接回收利用现状 | 第14-15页 |
1.2.3 废旧竹胶合板间接回收利用现状 | 第15页 |
1.3 废旧竹胶合板回收存在的问题 | 第15-16页 |
1.3.1 废旧竹材利用率偏低的问题 | 第15-16页 |
1.3.2 政策、税收的问题 | 第16页 |
1.3.3 回收利用体系的问题 | 第16页 |
1.4 酚醛树脂的研究进展 | 第16-20页 |
1.4.1 酚醛树脂的百年发展史 | 第17页 |
1.4.2 热固性酚醛树脂合成工艺的研究 | 第17-19页 |
1.4.3 热固性酚醛树脂合成的影响因素 | 第19-20页 |
1.5 热固性酚醛树脂的改性研究 | 第20-23页 |
1.5.1 降低酚醛树脂中游离苯酚含量的研究 | 第20-21页 |
1.5.2 降低酚醛树脂中的甲醛释放量的研究 | 第21-22页 |
1.5.3 酚醛树脂增韧改性的研究 | 第22-23页 |
1.6 研究主要内容及意义 | 第23-24页 |
2 实验部分 | 第24-34页 |
2.1 实验试剂 | 第24页 |
2.2 实验仪器与装置 | 第24-25页 |
2.3 实验测试方法 | 第25-30页 |
2.3.1 液态酚醛树脂性能的测试方法 | 第25-28页 |
2.3.2 再生板材性能的测试方法 | 第28-30页 |
2.3.3 再生板材的技术要求 | 第30页 |
2.4 改性酚醛树脂合成工艺的研究 | 第30-32页 |
2.4.1 传统酚醛树脂胶黏剂的制备 | 第30-31页 |
2.4.2 葡萄糖改性酚醛树脂胶黏剂的制备 | 第31页 |
2.4.3 乙二醛改性酚醛树脂胶黏剂的制备 | 第31页 |
2.4.4 三聚氰胺改性酚醛树脂胶黏剂的制备 | 第31-32页 |
2.4.5 聚乙烯醇改性酚醛树脂胶黏剂的制备 | 第32页 |
2.4.6 环氧树脂改性酚醛树脂胶黏剂的制备 | 第32页 |
2.5 再生板材的工艺研究 | 第32-34页 |
3 改性酚醛树脂胶黏剂的结果与性能分析 | 第34-48页 |
3.1 葡萄糖改性酚醛树脂 | 第34-36页 |
3.1.1 葡萄糖改性前后的酚醛树脂红外表征 | 第34-35页 |
3.1.2 葡萄糖改性酚醛树脂性能比较分析 | 第35-36页 |
3.1.3 葡萄糖改性前后的酚醛树脂TGA表征 | 第36页 |
3.2 三聚氰胺改性酚醛树脂 | 第36-39页 |
3.2.1 三聚氰胺改性前后的酚醛树脂红外表征 | 第37页 |
3.2.2 三聚氰胺改性前后酚醛树脂性能比较分析 | 第37-38页 |
3.2.3 三聚氰胺改性前后的酚醛树脂TGA表征 | 第38-39页 |
3.3 聚乙烯醇改性酚醛树 | 第39-42页 |
3.3.1 聚乙烯醇改性前后的酚醛树脂红外表征 | 第39-40页 |
3.3.2 聚乙烯醇改性前后酚醛树脂性能比较分析 | 第40-41页 |
3.3.3 聚乙烯醇改性前后的酚醛树脂TGA表征 | 第41-42页 |
3.4 环氧树脂E51改性酚醛树脂 | 第42-45页 |
3.4.1 环氧树脂E51改性前后的酚醛树脂红外表征 | 第42-43页 |
3.4.2 环氧树脂E51改性前后酚醛树脂性能比较分析 | 第43-44页 |
3.4.3 环氧树脂E51改性前后的酚醛树脂TGA表征 | 第44-45页 |
3.5 乙二醛改性酚醛树脂 | 第45-48页 |
3.5.1 乙二醛改性前后酚醛树脂的红外表征 | 第45-46页 |
3.5.2 乙二醛改性前后酚醛树脂性能比较分析 | 第46页 |
3.5.3 乙二醛改性前后酚醛树脂的TGA表征 | 第46-48页 |
4 再生刨花板材的性能分析 | 第48-55页 |
4.1 破碎原料粒度的确定 | 第48-50页 |
4.2 不同热压工艺对再生刨花板的影响 | 第50-53页 |
4.3 不同施胶量对再生刨花板性能的影响 | 第53-55页 |
5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作者简历 | 第59-61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