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成矿区、成矿预测及成矿规律论文

辽宁鸭绿江成矿带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远景预测

中文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31页
    1.1 鸭绿江成矿带研究现状第11-23页
        1.1.1 鸭绿江断裂带第11-14页
        1.1.2 鸭绿江成矿带划分第14-21页
        1.1.3 地球化学分区第21-23页
    1.2 研究区概况第23-28页
        1.2.1 地理概况第23-24页
        1.2.2 以往工作评述第24-28页
    1.3 选题依据及意义第28-29页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第29-30页
        1.4.1 研究思路第29页
        1.4.2 技术路线第29-30页
    1.5 完成的工作量第30-31页
第2章 工作方法与数据质量分析第31-39页
    2.1 野外工作方法第31-33页
        2.1.1 工作分区第31-32页
        2.1.2 化探工作第32-33页
        2.1.3 物探工作第33页
    2.2 元素测定及质量控制第33-37页
        2.2.1 测定元素的选择第33页
        2.2.2 元素的分析方法第33-34页
        2.2.3 元素测定的质量标准第34-37页
    2.3 数据处理第37-39页
        2.3.1 数据处理方法第37页
        2.3.2 元素特征值数据处理第37页
        2.3.3 异常下限的确定第37-39页
第3章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第39-61页
    3.1 地质概况第39-48页
        3.1.1 地层第40-43页
        3.1.2 火山岩第43-44页
        3.1.3 侵入岩第44-45页
        3.1.4 变质岩第45-46页
        3.1.5 地质构造第46-48页
    3.2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第48-56页
        3.2.1 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第48-49页
        3.2.2 元素异常特征第49-56页
    3.3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第56-57页
        3.3.1 磁异常特征第56-57页
        3.3.2 密度参数特征第57页
    3.4 区域矿产区带成矿远景区划分第57-61页
        3.4.1 二棚甸子-万宝金、铜钼多金属成矿远景区第57-58页
        3.4.2 宽甸东部硼成矿远景区第58页
        3.4.3 五龙-拉古哨金银成矿远景区第58-61页
第4章 研究区地球化学特征第61-143页
    4.1 水系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场分布特征第61-81页
        4.1.1 元素分布特征第61-65页
        4.1.2 主要地质单元元素分布特征第65-79页
        4.1.3 地球化学场特征第79-81页
    4.2 水系沉积物元素的共生组合特征第81-86页
        4.2.1 相关性分析第81-83页
        4.2.2 因子分析第83-86页
    4.3 水系沉积物元素的异常特征第86-143页
        4.3.1 单元素异常特征第86-128页
        4.3.2 综合异常特征第128-143页
第5章 区域矿产特征及成矿规律第143-165页
    5.1 区域矿产概况第143-144页
    5.2 典型矿床地质特征第144-157页
        5.2.1 万宝铜钼矿典型矿床第144-147页
        5.2.2 二棚甸子铅锌矿典型矿床第147-149页
        5.2.3 五龙金矿典型矿床第149-153页
        5.2.4 杨木杆子硼矿典型矿床第153-157页
    5.3 区域成矿特征第157-160页
        5.3.1 成矿地质条件分析第157-158页
        5.3.2 矿床类型划分第158-159页
        5.3.3 主要金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第159-160页
    5.4 成矿远景区划分第160-165页
        5.4.1 成矿远景区圈定原则第160页
        5.4.2 远景区圈定方法第160-161页
        5.4.3 主要成矿远景区特征第161-165页
第6章 成矿预测与验证第165-191页
    6.1 矿产预测第165-172页
        6.1.1 区域成矿预测要素特征第165-167页
        6.1.2 矿产预测类型第167-172页
    6.2 成矿预测区圈定第172-184页
        6.2.1 万宝式侵入岩型铜钼矿第172-176页
        6.2.2 杨木杆式火山沉积变质型硼矿和杨林式火山沉积变质型铁矿第176-180页
        6.2.3 五龙式岩浆热液型金矿第180-184页
    6.3 找矿靶区优选第184-191页
        6.3.1 宽甸龚家沟铁金钼多金属找矿靶区第184-187页
        6.3.2 宽甸二百钱岭铜银多金属找矿靶区第187-188页
        6.3.3 宽甸孙家堡子硼、金多金属找矿靶区第188-191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191-194页
    7.1 结论第191-193页
    7.2 展望第193-194页
致谢第194-195页
参考文献第195-201页
个人简历第201-202页

论文共2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青海湖现代沉积体系研究
下一篇:准东地区低煤阶煤层气成藏条件与有利区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