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6-10页 |
摘要 | 第10-13页 |
Abstract | 第13-1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6-35页 |
1.1 棉花简述 | 第16-18页 |
1.1.1 棉花的生产现状 | 第16页 |
1.1.2 棉花的分类 | 第16-18页 |
1.2 低温胁迫的研究进展 | 第18-21页 |
1.2.1 低温胁迫对植物影响 | 第18-19页 |
1.2.2 植物对低温胁迫的响应 | 第19-20页 |
1.2.3 低温胁迫相关基因的克隆 | 第20页 |
1.2.4 棉花低温胁迫抗性的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1.3 钙依赖蛋白激酶(CDPK)的研究进展 | 第21-24页 |
1.3.1 第二信使(Ca~(2+)) | 第21页 |
1.3.2 钙依赖蛋白激酶 | 第21-24页 |
1.4 脂肪酸脱氢酶(FAD)的研究进展 | 第24-28页 |
1.4.1 不饱和脂肪酸 | 第24-25页 |
1.4.2 脂肪酸脱氢酶 | 第25-28页 |
1.5 比较基因组学和基因家族的进化 | 第28-33页 |
1.5.1 比较基因组学 | 第28-29页 |
1.5.2 植物基因组测序进展 | 第29-31页 |
1.5.3 基因家族及基因家族的扩增 | 第31-32页 |
1.5.4 基因家族发生复制后功能的分化 | 第32-33页 |
1.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33-35页 |
第二章 雷蒙德氏棉CDPK基因家族的鉴定和基因结构功能分析 | 第35-54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35-39页 |
2.1.1 雷蒙德氏棉中CDPK基因的检索 | 第35-36页 |
2.1.2 进化分析和基因结构预测 | 第36页 |
2.1.3 染色体定位和基因复制分析 | 第36页 |
2.1.4 复制基因对Ka/Ks估算 | 第36-37页 |
2.1.5 低温胁迫相关顺式作用元件分析 | 第37页 |
2.1.6 雷蒙德氏棉的种植、低温处理及胚珠取样 | 第37页 |
2.1.7 RNA提取和荧光定量PCR | 第37-39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39-51页 |
2.2.1 雷蒙德氏棉CDPK基因的鉴定与注释 | 第39-43页 |
2.2.2 CDPK基因家族的进化分析 | 第43-44页 |
2.2.3 雷蒙德氏棉CDPK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和基因结构分析 | 第44-46页 |
2.2.4 CDPK基因复制事件和功能分化 | 第46-47页 |
2.2.5 雷蒙德氏棉CDPK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 | 第47-51页 |
2.3 讨论 | 第51-53页 |
2.4 结论 | 第53-54页 |
第三章 亚洲棉CDPK基因家族的鉴定与基因结构功能分析 | 第54-75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55-57页 |
3.1.1 亚洲棉中CDPK基因的检索 | 第55页 |
3.1.2 序列比对和进化树构建 | 第55页 |
3.1.3 染色体定位和基因结构分析 | 第55页 |
3.1.4 亚洲棉的种植及低温处理 | 第55页 |
3.1.5 亚洲棉胚珠及纤维取样 | 第55页 |
3.1.6 RNA提取和荧光定量PCR | 第55-57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57-71页 |
3.2.1 亚洲棉CDPK基因的鉴定与注释 | 第57-60页 |
3.2.2 亚洲棉CDPK基因的进化 | 第60-61页 |
3.2.3 亚洲棉CDPK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 第61-63页 |
3.2.4 亚洲棉CDPK基因的基因结构分析 | 第63-67页 |
3.2.5 CDPK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分析 | 第67-69页 |
3.2.6 CDPK基因在低温诱导下的表达模式分析 | 第69-71页 |
3.3 讨论 | 第71-74页 |
3.4 结论 | 第74-75页 |
第四章 雷蒙德氏棉膜结合FAD基因家族的鉴定与基因结构功能分析 | 第75-92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75-77页 |
4.1.1 雷蒙德氏棉中膜结合FAD基因的检索 | 第75-76页 |
4.1.2 进化树构建和基因结构分析 | 第76页 |
4.1.3 染色体定位和基因复制分析 | 第76页 |
4.1.4 雷蒙德氏棉的种植、低温处理及胚珠取样 | 第76页 |
4.1.5 RNA提取和荧光定量PCR | 第76-77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77-88页 |
4.2.1 雷蒙德氏棉膜结合FAD基因的鉴定与注释 | 第77-78页 |
4.2.2 膜结合FAD基因家族的进化分析 | 第78-81页 |
4.2.3 膜结合FAD基因的保守结构域分析 | 第81-84页 |
4.2.4 膜结合FAD基因染色体定位和基因结构分析 | 第84-85页 |
4.2.5 膜结合FAD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分析 | 第85-87页 |
4.2.6 膜结合FAD基因在低温诱导下的表达模式分析 | 第87-88页 |
4.3 讨论 | 第88-91页 |
4.4 结论 | 第91-92页 |
第五章 亚洲棉膜结合FAD基因家族的鉴定与基因结构功能分析 | 第92-112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92-95页 |
5.1.1 亚洲棉中膜结合FAD基因的检索 | 第92页 |
5.1.2 序列比对和进化树构建 | 第92-93页 |
5.1.3 染色体定位分析 | 第93页 |
5.1.4 基因结构分析 | 第93页 |
5.1.5 亚洲棉的种植及低温处理 | 第93页 |
5.1.6 亚洲棉胚珠及纤维取样 | 第93页 |
5.1.7 亚洲棉和雷蒙德氏棉成熟棉仁脂肪酸测定 | 第93-94页 |
5.1.8 RNA提取和荧光定量PCR | 第94-95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95-108页 |
5.2.1 亚洲棉膜结合FAD基因的鉴定与注释 | 第95-96页 |
5.2.2 亚洲棉膜结合FAD基因的进化 | 第96-97页 |
5.2.3 亚洲棉膜结合FAD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 第97-99页 |
5.2.4 亚洲棉膜结合FAD基因的基因结构和保守结构域分析 | 第99-103页 |
5.2.5 膜结合FAD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分析 | 第103-105页 |
5.2.6 膜结合FAD基因在低温诱导下的表达模式分析 | 第105-107页 |
5.2.7 亚洲棉和雷蒙德氏棉不同脂肪酸含量测定 | 第107-108页 |
5.3 讨论 | 第108-111页 |
5.4 结论 | 第111-112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112-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27页 |
附录 | 第127-13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论文 | 第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