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GDI 发动机的发展 | 第12-16页 |
1.2.1 GDI 发动机的特点 | 第12-14页 |
1.2.2 GDI 发动机混合气形成 | 第14-16页 |
1.3 车用发动机微粒排放物 | 第16-20页 |
1.3.1 微粒的危害 | 第16-17页 |
1.3.2 微粒的尺寸划分 | 第17-18页 |
1.3.3 发动机微粒排放的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4 CFD 软件在内燃机上的应用及发展 | 第20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0-21页 |
第2章 仿真平台的建立及验证 | 第21-29页 |
2.1 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21-22页 |
2.2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 第22-23页 |
2.3 模拟计算模型 | 第23-26页 |
2.3.1 湍流模型 | 第23-24页 |
2.3.2 喷雾模型 | 第24-25页 |
2.3.3 燃烧模型 | 第25页 |
2.3.4 soot 模型 | 第25-26页 |
2.4 模型验证 | 第26-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3章 喷射参数对微粒生成影响的仿真分析 | 第29-57页 |
3.1 喷油持续期对混合气形成及微粒生成的影响 | 第29-37页 |
3.1.1 喷油持续期对混合气形成的影响 | 第29-32页 |
3.1.2 喷油持续期对缸内燃烧的影响 | 第32-34页 |
3.1.3 喷油持续期对缸内微粒生成的影响 | 第34-37页 |
3.2 喷油定时对混合气形成及微粒生成的影响 | 第37-44页 |
3.2.1 喷油定时对混合气形成的影响 | 第37-39页 |
3.2.2 喷油定时对缸内燃烧的影响 | 第39-41页 |
3.2.3 喷油定时对缸内微粒生成的影响 | 第41-44页 |
3.3 两次喷油分配比例对混合气形成及微粒生成的影响 | 第44-50页 |
3.3.1 两次喷油分配比例对混合气形成的影响 | 第45-46页 |
3.3.2 两次喷油分配比例对缸内燃烧的影响 | 第46-48页 |
3.3.3 两次喷油分配比例对缸内微粒生成的影响 | 第48-50页 |
3.4 第二次喷油时刻对混合气形成及微粒生成的影响 | 第50-54页 |
3.4.1 第二次喷油时刻对混合气形成的影响 | 第50-51页 |
3.4.2 第二次喷油时刻对缸内燃烧的影响 | 第51-53页 |
3.4.3 第二次喷油时刻对缸内微粒生成的影响 | 第53-5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4-57页 |
第4章 运转参数和进气参数对混合气微粒生成影响的仿真分析 | 第57-77页 |
4.1 转速对混合气形成及微粒生成的影响 | 第57-64页 |
4.1.1 转速对混合气形成的影响 | 第57-60页 |
4.1.2 转速对缸内燃烧的影响 | 第60-62页 |
4.1.3 转速对缸内微粒生成的影响 | 第62-64页 |
4.2 负荷对混合气形成及微粒生成的影响 | 第64-66页 |
4.2.1 负荷对混合气形成的影响 | 第64-65页 |
4.2.2 负荷对缸内微粒生成的影响 | 第65-66页 |
4.3 EGR 率对混合气形成及微粒生成的影响 | 第66-71页 |
4.3.1 EGR 率对混合气形成的影响 | 第66-67页 |
4.3.2 EGR 率对缸内燃烧的影响 | 第67-69页 |
4.3.3 EGR 率对缸内微粒生成的影响 | 第69-71页 |
4.4 进气温度对混合气形成及微粒生成的影响 | 第71-75页 |
4.4.1 进气温度对混合气形成的影响 | 第71-72页 |
4.4.2 进气温度对缸内燃烧的影响 | 第72-74页 |
4.4.3 进气温度对缸内微粒生成的影响 | 第74-7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第5章 全文总结及工作展望 | 第77-79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77-78页 |
5.2 工作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5页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85-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