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主要缩略词表 | 第9-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3页 |
1. 盐胁迫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13-15页 |
1.1 种子的萌发 | 第13-14页 |
1.2 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第14页 |
1.3 对植物发育的影响 | 第14-15页 |
2. 植物耐盐的调节机制 | 第15-18页 |
2.1 渗透调节作用机理 | 第15页 |
2.2 离子区域化作用机理 | 第15页 |
2.3 抗氧化保护 | 第15-16页 |
2.4 拒盐与离子的选择吸收 | 第16页 |
2.5 代谢途径的转化 | 第16页 |
2.6 其他耐盐机制 | 第16-18页 |
3. 培育耐盐植物方法的研究 | 第18-19页 |
3.1 耐盐植物的鉴定 | 第18页 |
3.2 通过传统方法培育耐盐植物 | 第18-19页 |
3.3 运用生物技术的方法培育耐盐植物 | 第19页 |
4. rbcS基因及其蛋白概况 | 第19-21页 |
4.1 rbcS基因在盐诱导条件下的表达 | 第20-21页 |
5. 本实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1-22页 |
6. 实验研究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第二章 不同青稞品种(系)芽期耐盐性鉴定 | 第23-32页 |
1. 引言 | 第23-2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4-25页 |
2.1 供试材料 | 第24页 |
2.2 芽期耐盐性鉴定方法 | 第24-2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5-30页 |
3.1 各单项指标的耐盐系数 | 第25-27页 |
3.2 各单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 第27页 |
3.3 主成分分析 | 第27-28页 |
3.4 隶属函数分析和权重的确定 | 第28页 |
3.5 综合评价值 | 第28-30页 |
3.6 聚类分析 | 第30页 |
4 讨论 | 第30-32页 |
第三章 青稞苗期耐盐性鉴定及评价 | 第32-4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2-33页 |
1.1 供试材料 | 第32页 |
1.2 苗期耐盐性鉴定实验方法 | 第32-33页 |
1.3 数据分析和耐盐性评价 | 第3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3-38页 |
2.1 各单项指标耐盐系数的计算 | 第33-35页 |
2.2 各单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 第35页 |
2.3 主成分分析 | 第35-36页 |
2.4 隶属函数分析和权重的确定 | 第36页 |
2.5 综合评价值 | 第36-38页 |
2.6 聚类分析 | 第38页 |
3 讨论 | 第38-40页 |
第四章 青稞材料盐胁迫条件下rbcS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40-60页 |
1. 引言 | 第40-4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41-47页 |
2.1 材料和试剂 | 第41-42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42-4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7-58页 |
3.1 青稞品种(系)总RNA和DNA的提取 | 第47-48页 |
3.2 rbcS基因的PCR扩增 | 第48-49页 |
3.3 扩增产物的鉴定 | 第49页 |
3.4 青稞材料基因的序列测定和生物学分析 | 第49-58页 |
4 讨论 | 第58-60页 |
第五章 盐胁迫条件下青稞苗期rbcS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60-67页 |
1 引言 | 第6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60-62页 |
2.1 材料和试剂 | 第60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60-6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62-65页 |
3.1 RNA质量检测 | 第62页 |
3.2 rbcS基因的定量表达分析 | 第62-65页 |
4. 讨论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