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1.3.1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2-14页 |
1.3.2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4-15页 |
1.3.3 小结 | 第15-16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6-17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5 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2章 通用航空固定运营基地运营模式相关概念 | 第18-22页 |
2.1 通用航空概念 | 第18页 |
2.2 固定运营基地概念 | 第18-19页 |
2.2.1 地面代理服务 | 第19页 |
2.2.2 航站楼服务 | 第19页 |
2.2.3 飞机维修与保养服务 | 第19页 |
2.2.4 飞机销售、租赁以及执管服务 | 第19页 |
2.2.5 其他服务 | 第19页 |
2.3 运营模式概念 | 第19-21页 |
2.3.1 运营模式的涵义 | 第19-20页 |
2.3.2 运营模式的特性 | 第20-21页 |
2.4 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中美通用航空固定运营基地运营模式分析 | 第22-29页 |
3.1 美国通用航空固定运营基地运营现状及运营模式分析 | 第22-25页 |
3.1.1 美国通用航空固定运营基地运营现状 | 第22-23页 |
3.1.2 美国通用航空固定运营基地运营模式分析 | 第23-25页 |
3.2 中国通用航空固定运营基地运营现状及运营模式分析 | 第25-29页 |
3.2.1 中国通用航空固定运营基地运营现状 | 第25-26页 |
3.2.2 中国通用航空固定运营基地运营模式分析 | 第26-29页 |
第4章 沈阳法库通用航空固定运营基地现行运营模式分析 | 第29-39页 |
4.1 沈阳法库通用航空固定运营基地概况 | 第29页 |
4.2 沈阳法库固定运营基地运营SWOT分析 | 第29-36页 |
4.2.1 优势分析 | 第29-31页 |
4.2.2 劣势分析 | 第31-32页 |
4.2.3 机遇分析 | 第32-33页 |
4.2.4 威胁分析 | 第33-34页 |
4.2.5 小结 | 第34-36页 |
4.3 沈阳法库固定运营基地与国内其他固定运营基地运营模式比较分析 | 第36-37页 |
4.3.1 经营范围差异化 | 第36页 |
4.3.2 资源集中模式差异化 | 第36页 |
4.3.3 合资模式差异化 | 第36页 |
4.3.4 广泛采取国际合作模式 | 第36页 |
4.3.5 努力发展多元化运营 | 第36-37页 |
4.4 影响沈阳法库固定运营基地运营模式选取的因素分析 | 第37-39页 |
4.4.1 政策法律因素 | 第37页 |
4.4.2 资本因素 | 第37页 |
4.4.3 市场需求因素 | 第37-38页 |
4.4.4 内部因素 | 第38-39页 |
第5章 沈阳法库通用航空固定运营基地未来运营模式设计 | 第39-51页 |
5.1 沈阳法库固定运营基地未来运营模式设计的思路 | 第39-40页 |
5.1.1 设计依据 | 第39页 |
5.1.2 设计原则 | 第39-40页 |
5.1.3 设计内容 | 第40页 |
5.2 开发建设模式设计 | 第40-41页 |
5.2.1 市场主体分工 | 第40-41页 |
5.2.2 开发建设模式内容 | 第41页 |
5.3 经营管理模式设计 | 第41-46页 |
5.3.1 组织机构设立 | 第41-42页 |
5.3.2 管理制度建设 | 第42-43页 |
5.3.3 综合效益评价体系设计 | 第43-46页 |
5.4 盈利模式设计 | 第46-51页 |
5.4.1 设计的基准 | 第47-49页 |
5.4.2 设计的基本思路与途径 | 第49-51页 |
第6章 沈阳法库通用航空固定运营基地未来运营保障措施 | 第51-55页 |
6.1 政府主导为前提 | 第51页 |
6.2 行业规范和标准为依据 | 第51-52页 |
6.3 市场运作为根本 | 第52-53页 |
6.4 服务先行为宗旨 | 第53页 |
6.5 自主研发为特性 | 第53-55页 |
第7章 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