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法制粒技术在两款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选题依据 | 第10-14页 |
1.1.1 背景 | 第10页 |
1.1.2 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1.1.3 实际意义 | 第11-14页 |
1.1.3.1 厂房设备投资小 | 第11-13页 |
1.1.3.2 能耗少 | 第13页 |
1.1.3.3 运营成本低 | 第13-14页 |
1.2 干法制粒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1.2.1 干法制粒技术简介 | 第14页 |
1.2.2 干法制粒技术的应用现状 | 第14-16页 |
(1) 国外干法制粒技术的应用现状 | 第14-15页 |
(2) 国内干法制粒技术的应用现状 | 第15-16页 |
1.2.3 干法制粒设备的研究现状 | 第16页 |
(1) 国外设备的研究现状 | 第16页 |
(2) 国内设备的研究现状 | 第16页 |
1.3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16-18页 |
第2章 乳钙咀嚼片干法制粒的工艺研究 | 第18-34页 |
2.1 材料与仪器设备 | 第19页 |
2.1.1 材料 | 第19页 |
2.1.2 仪器设备 | 第19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19-24页 |
2.2.1 制备工艺及干法制粒设备 | 第19-20页 |
2.2.2 干法制粒影响因素考察 | 第20-21页 |
2.2.2.1 辊轮压力 | 第20页 |
2.2.2.2 辊轮转速 | 第20-21页 |
2.2.2.3 送料速度 | 第21页 |
2.2.3 正交试验因素及水平的选择 | 第21页 |
2.2.4 验证试验及颗粒质量评价 | 第21-22页 |
(1) 粒径分布及颗粒得率 | 第22页 |
(2) 颗粒脆碎度 | 第22页 |
(3) 颗粒含水率 | 第22页 |
2.2.5 片剂的制备 | 第22-23页 |
2.2.6 片剂质量考察指标 | 第23-24页 |
(1) 外观及片重差异 | 第23页 |
(2) 硬度和脆碎度 | 第23-24页 |
(3) 钙含量测定 | 第24页 |
(4) 微生物限度 | 第24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4-31页 |
2.3.1 干法制粒影响因素考察结果 | 第24-26页 |
2.3.1.1 辊轮压力 | 第24-25页 |
2.3.1.2 辊轮转速 | 第25页 |
2.3.1.3 送料速度 | 第25-26页 |
2.3.2 正交试验结果 | 第26-27页 |
2.3.3 验证试验及颗粒质量评价结果 | 第27-30页 |
2.3.3.1 颗粒得率及粒径分布结果 | 第28-29页 |
2.3.3.2 颗粒脆碎度结果 | 第29页 |
2.3.3.3 颗粒含水率结果 | 第29-30页 |
2.3.4 片剂质量考察结果 | 第30-31页 |
(1) 外观及片重差异 | 第30页 |
(2) 硬度和脆碎度 | 第30-31页 |
(3) 钙含量测定 | 第31页 |
(4) 微生物限度 | 第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4页 |
第3章 益生菌冲剂干法制粒的处方优选 | 第34-44页 |
3.1 材料与仪器设备 | 第36页 |
3.1.1 材料 | 第36页 |
3.1.2 仪器设备 | 第36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36-39页 |
3.2.1 产品市场定位 | 第36-37页 |
3.2.2 辅料干燥前后水活度考察 | 第37页 |
3.2.3 正交试验因素及水平选择 | 第37-38页 |
3.2.4 干法工艺两种制备路径的对比试验 | 第38页 |
3.2.5 稳定性试验 | 第38-39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9-43页 |
3.3.1 辅料干燥考察结果 | 第39-40页 |
3.3.2 正交试验结果 | 第40-42页 |
3.3.3 干法工艺两种制备路径的对比试验结果 | 第42页 |
3.3.4 稳定性试验结果 | 第42-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4-46页 |
4.1 本文结论 | 第44页 |
4.2 本文展望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