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本文研究重要概念 | 第13-15页 |
1.2.1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评估 | 第14页 |
1.2.2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 | 第14页 |
1.2.3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控制 | 第14-15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3.1 案例调查法 | 第15页 |
1.3.2 德尔菲法 | 第15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第2章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理论及文献综述 | 第16-26页 |
2.1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理论 | 第16-21页 |
2.1.1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类型 | 第16-17页 |
2.1.2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特点 | 第17-18页 |
2.1.3 银行自身层面风险 | 第18-19页 |
2.1.4 银行外部层面风险 | 第19-21页 |
2.2 文献综述 | 第21-26页 |
2.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21-22页 |
2.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22-26页 |
第3章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现状分析 | 第26-34页 |
3.1 贷款风险分类的方法 | 第26-27页 |
3.1.1 五级分类法 | 第26页 |
3.1.2 二分法 | 第26-27页 |
3.1.3 自由分类法 | 第27页 |
3.2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变动趋势分析 | 第27-34页 |
3.2.1 基于五级分类法的不良贷款数据分析 | 第27-28页 |
3.2.2 不良贷款余额的分机构数据分析 | 第28-31页 |
3.2.3 不良贷款率的分机构数据分析 | 第31-34页 |
第4章 H商业银行贷款风险评估体系分析 | 第34-45页 |
4.1 H商业银行概况 | 第34页 |
4.2 H商业银行贷款评估体系存在问题分析 | 第34-37页 |
4.2.1 实证分析 | 第34-36页 |
4.2.2 H商业银行贷款风险评估体系存在问题 | 第36-37页 |
4.3 VAR方法在H商业银行贷款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 第37-41页 |
4.3.1 VAR方法概述 | 第37-39页 |
4.3.2 基于VAR方法的实证分析 | 第39-41页 |
4.4 H商业银行贷款风险评价体系的优化 | 第41-45页 |
4.4.1 H商业银行风险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 第41-42页 |
4.4.2 H商业银行风险评价影响因子分析 | 第42-45页 |
第5章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评估体系完善的对策 | 第45-50页 |
5.1 建立贷前风险预警体系 | 第45-46页 |
5.1.1 明确贷前评估内容 | 第45页 |
5.1.2 提升业务人员水平 | 第45-46页 |
5.1.3 创新风险评估方法 | 第46页 |
5.2 完善贷中审批决策制度 | 第46-48页 |
5.2.1 优化审批人员结构 | 第46-47页 |
5.2.2 坚持贷款审批原则 | 第47-48页 |
5.2.3 杜绝人情暗箱操作 | 第48页 |
5.3 构筑贷后跟踪监控体系 | 第48-50页 |
5.3.1 强化贷后风险意识 | 第48-49页 |
5.3.2 打造贷后管理团队 | 第49页 |
5.3.3 制定有效激励措施 | 第49-50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