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现状 | 第12-13页 |
1.3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3-15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研究 | 第15-29页 |
2.1 三维显示技术 | 第15-16页 |
2.2 轮廓提取算法 | 第16-18页 |
2.2.1 基于边缘的轮廓提取算法 | 第16页 |
2.2.2 基于区域的轮廓提取算法 | 第16-17页 |
2.2.3 几种轮廓提取模型 | 第17-18页 |
2.3 基于轮廓的深度图像生成算法 | 第18-20页 |
2.4 边缘检测算法 | 第20页 |
2.5 基于深度图的3D图像生成 | 第20-25页 |
2.5.1 基于深度图的3D合成步骤 | 第21页 |
2.5.2 虚拟视点生成 | 第21-25页 |
2.6 图像压缩技术 | 第25-26页 |
2.6.1 JPEG标准 | 第25-26页 |
2.6.2 JPEG2000标准 | 第26页 |
2.7 硬件平台 | 第26-28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系统算法设计 | 第29-47页 |
3.1 算法总体结构设计 | 第29-30页 |
3.2 基于单幅图像的深度图像生成 | 第30-36页 |
3.2.1 景物轮廓提取算法设计 | 第31-36页 |
3.2.2 深度图生成算法设计 | 第36页 |
3.3 深度图像滤波处理算法设计 | 第36-40页 |
3.3.1 双边滤波算法 | 第37-38页 |
3.3.2 改进双边滤波算法 | 第38-40页 |
3.4 基于深度图的虚拟视点合成算法设计 | 第40-44页 |
3.4.1 基于视差DIBR的虚拟视图生成算法设计 | 第40-42页 |
3.4.2 虚拟视图的处理算法设计 | 第42-44页 |
3.5 图像压缩算法设计 | 第44-4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4章 基本运算单元的FPGA实现 | 第47-59页 |
4.1 百兆流水线除法器单元 | 第47-53页 |
4.1.1 并行除法器原理 | 第47-48页 |
4.1.2 16位并行除法器 | 第48-50页 |
4.1.3 16位/11位流水线除法器 | 第50-52页 |
4.1.4 20位/13位流水线除法器 | 第52-53页 |
4.2 百兆流水线求平方根单元 | 第53-55页 |
4.3 百兆反余弦函数单元 | 第55-56页 |
4.4 百兆E指数函数单元 | 第56-57页 |
4.5 高速流水线乘累加除单元 | 第57-5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5章 系统实现 | 第59-95页 |
5.1 RGB转HSI色彩空间的FPGA实现 | 第59-62页 |
5.1.1 RGB转HSI色彩空间模块实现 | 第59-60页 |
5.1.2 RGB转HSI色彩空间用户IP实现 | 第60-62页 |
5.2 轮廓跟踪的FPGA实现 | 第62-68页 |
5.2.1 轮廓跟踪基本模块实现 | 第62-65页 |
5.2.2 多轮廓并行跟踪模块实现 | 第65-67页 |
5.2.3 轮廓跟踪用户IP实现 | 第67-68页 |
5.3 深度图生成的软件实现 | 第68-69页 |
5.4 深度图像滤波的FPGA实现 | 第69-73页 |
5.4.1 深度图像滤波模块实现 | 第69-72页 |
5.4.2 深度图像滤波用户IP实现 | 第72-73页 |
5.5 虚拟图像生成与红蓝3D合成的FPGA实现 | 第73-78页 |
5.5.1 虚拟图像生成与处理的模块实现 | 第73-76页 |
5.5.2 虚拟图像生成与处理的用户IP实现 | 第76-77页 |
5.5.3 红蓝3D图像合成 | 第77-78页 |
5.6 JPEG压缩的FPGA实现 | 第78-86页 |
5.6.1 JPEG压缩模块实现 | 第78-85页 |
5.6.2 JPEG压缩用户IP实现 | 第85-86页 |
5.7 硬件IP核连接与Linux驱动实现 | 第86-89页 |
5.7.1 硬件IP核连接 | 第86-87页 |
5.7.2 Linux驱动实现 | 第87-89页 |
5.8 软件控制实现 | 第89-92页 |
5.8.1 软件控制端结构 | 第89-90页 |
5.8.2 软件控制端实现 | 第90-92页 |
5.9 2D转3D与数据压缩系统总体实现 | 第92-93页 |
5.10 本章小结 | 第93-95页 |
第6章 系统测试 | 第95-99页 |
6.1 软件控制端测试 | 第95-96页 |
6.2 系统功能模块测试 | 第96-98页 |
6.3 系统整体性能 | 第98-99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9-101页 |
7.1 总结 | 第99-100页 |
7.2 存在问题及展望 | 第100-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5页 |
致谢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