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变压器、变流器及电抗器论文--变流器论文--逆变器论文

NPC三电平逆变器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9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7页
        1.2.1 永磁同步电机及其控制方式的发展现状第12-14页
        1.2.2 高压大功率变频调速系统的研究现状第14-17页
    1.3 本文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第17-19页
        1.3.1 主要内容第17页
        1.3.2 章节安排第17-19页
第2章 相关知识基础第19-39页
    2.1 永磁同步电机简介第19-26页
        2.1.1 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及组成第19-20页
        2.1.2 常用坐标变换第20-23页
        2.1.3 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第23-26页
    2.2 NPC三电平逆变器第26-32页
        2.2.1 NPC三电平逆变器的工作原理第26-29页
        2.2.2 NPC三电平逆变器的空间电压矢量分析第29-32页
    2.3 永磁同步电机三电平直接转矩控制理论第32-37页
        2.3.1 直接转矩控制基本原理第32-33页
        2.3.2 永磁同步电机DTC控制方法第33-37页
    2.4 系统相关硬件平台原理介绍第37-38页
        2.4.1 TMS320F2812控制系统原理第37-38页
        2.4.2 变流驱动系统原理第38页
    2.5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3章 基于固定合成矢量DTC控制系统的研究与仿真第39-57页
    3.1 NPC三电平逆变器直接转矩控制系统问题分析第39-42页
        3.1.1 逆变输出电压du/dt控制第39-40页
        3.1.2 中点电压偏移控制第40-42页
        3.1.3 开关频率与开关损耗控制第42页
    3.2 固定合成矢量直接控制转矩控制算法第42-48页
        3.2.1 固定合成矢量方法基本原理第43-44页
        3.2.2 改进作用矢量型固定合成矢量方法第44-47页
        3.2.3 改进作用矢量型固定合成方法开关表设计第47-48页
    3.3 固定合成矢量DTC控制系统仿真第48-56页
        3.3.1 仿真模型的建立第48-52页
        3.3.2 仿真结果分析第52-56页
    3.4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4章 基于改进型固定合成矢量DTC控制系统的研究与仿真第57-67页
    4.1 改进型固定合成矢量直接转矩控制算法第57-62页
        4.1.1 改进型固定合成矢量方法第57-60页
        4.1.2 改进型固定合成矢量方法开关表设计第60-62页
    4.2 固定合成矢量方法中点电位控制算法第62-63页
        4.2.1 中点电位的滞环控制分析第62页
        4.2.2 中点电流与矢量作用时间控制第62-63页
    4.3 改进型固定合成矢量DTC控制系统仿真第63-66页
        4.3.1 仿真模型的建立第63-64页
        4.3.2 仿真结果分析第64-66页
    4.4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5章 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67-85页
    5.1 系统整体框架设计第67-68页
    5.2 系统的硬件设计第68-79页
        5.2.1 主控芯片外围设计第68-70页
        5.2.2 主电路设计第70-73页
        5.2.3 IGBT驱动电路设计第73-75页
        5.2.4 电流检测电路设计第75-77页
        5.2.5 直流母线电压检测电路设计第77-78页
        5.2.6 保护电路设计第78-79页
    5.3 系统的软件设计第79-84页
        5.3.1 软件集成开发环境第79-80页
        5.3.2 Q格式定标方法第80页
        5.3.3 主程序设计第80-81页
        5.3.4 SCI接收中断第81页
        5.3.5 CPU定时器中断第81-82页
        5.3.6 定时器下溢中断第82-83页
        5.3.7 AD采样模块第83-84页
    5.4 本章小结第84-85页
第6章 系统实验结果分析第85-91页
    6.1 控制系统实物图第85-88页
    6.2 实验结果分析第88-90页
    6.3 本章小结第90-91页
第7章 总结与展望第91-93页
    7.1 工作总结第91-92页
    7.2 工作展望第92-93页
参考文献第93-97页
致谢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FPGA的图像2D转3D与数据压缩系统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自主仿人机器人路径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