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串联储能系统多单体直接均衡技术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9页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9页
    1.2 串联储能系统均衡技术研究现状第9-18页
        1.2.1 有损式串联储能体均衡电路第9-10页
        1.2.2 无损式串联储能体均衡电路第10-16页
        1.2.3 国内外串联储能均衡技术概述第16-18页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第18-19页
第2章 新型多单体直接均衡电路的工作原理第19-36页
    2.1 引言第19页
    2.2 新型四单体直接均衡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第19-21页
        2.2.1 四单体直接均衡电路结构第19-20页
        2.2.2 四单体直接均衡电路工作原理第20-21页
    2.3 新型多单体直接均衡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第21-27页
        2.3.1 多单体直接均衡电路结构第21-24页
        2.3.2 多单体直接均衡电路工作原理第24-27页
    2.4 多单体直接均衡电路的仿真验证第27-30页
        2.4.1 同组内相邻两个单体之间的均衡第28-29页
        2.4.2 不同组间任意两个单体之间的均衡第29-30页
    2.5 均衡电路主要参数对均衡过程的影响第30-35页
        2.5.1 均衡电路主要元件参数及占空比对均衡电流的影响第30-32页
        2.5.2 耦合电感绕组漏感对均衡效率的影响第32-33页
        2.5.3 主要参数对均衡过程的影响仿真分析第33-35页
    2.6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3章 多单体直接均衡器的设计与实现第36-53页
    3.1 引言第36页
    3.2 主电路设计及器件选型第36-43页
        3.2.1 电池单体的选择第36-37页
        3.2.2 平面型多绕组耦合电感的设计第37-41页
        3.2.3 主要元器件的选型第41-43页
    3.3 多单体直接均衡电路控制器结构的设计第43-48页
        3.3.1 控制芯片的选取第43页
        3.3.2 模拟前端电路的设计第43-46页
        3.3.3 均衡系统软件流程图第46-48页
    3.4 光耦隔离高密度驱动电路的设计第48-52页
        3.4.1 横向开关管Sn驱动电路设计第50-51页
        3.4.2 纵向开关管SLn与SDn的驱动电路设计第51-52页
    3.5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4章 多单体直接均衡器实验研究第53-63页
    4.1 引言第53页
    4.2 多单体直接均衡电路实验第53-57页
        4.2.1 同组内相邻两个单体之间均衡第54-56页
        4.2.2 不同组间任意两个单体之间均衡第56-57页
    4.3 多单体直接均衡电路的均衡效果第57-60页
        4.3.1 同组内相邻两个单体之间均衡第57-59页
        4.3.2 不同组间任意两个单体之间均衡第59-60页
    4.4 多单体直接均衡电路均衡效率分析第60-62页
    4.5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结论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8-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嵌入式黑白色选系统研究
下一篇:基于自抗扰控制的双惯量弹性系统谐振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