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数学论文

初三学生数学类比推理能力调查研究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1. 绪论第7-10页
    1.1 研究的背景第7-8页
    1.2 研究的意义第8-9页
    1.3 研究的具体问题第9页
    1.4 研究的方法第9-10页
2. 类比推理相关概念理论第10-16页
    2.1 类比推理的相关概念第10-12页
        2.1.1 类比的概念第10页
        2.1.2 推理的概念第10-11页
        2.1.3 数学能力的概念第11页
        2.1.4 类比推理能力的概念第11-12页
    2.2 相关理论第12-14页
        2.2.1 Gentner的结构映射理论第12页
        2.2.2 Holyoak的实用图式理论第12-13页
        2.2.3 Ross的样例理论第13页
        2.2.4 Piaget的结构阶段理论第13-14页
    2.3 类比推理的特征第14-16页
3. 类比推理文献综述第16-19页
    3.1 关于类比推理最早研究者的研究第16页
    3.2 关于类比推理实施过程的研究第16页
    3.3 关于类比推理实施原则的研究第16-17页
    3.4 关于类比推理分类的研究第17-19页
4. 对初三学生类比推理能力调查及分析第19-39页
    4.1 调查目的第19页
    4.2 调查方法第19页
    4.3 调查对象第19-20页
    4.4 问卷的编制第20-21页
    4.5 调查数据的统计整理、分析第21-39页
        4.5.1 不同测试点的调查数据的统计整理及分析第21-35页
        4.5.2 城乡学生类比推理能力调查结果比较分析第35-36页
        4.5.3 综合分析第36-39页
5. 初三数学教师类比推理教学问卷的调查及分析第39-43页
    5.1 调查目的第39页
    5.2 调查方法第39页
    5.3 调查对象第39页
    5.4 问卷的编制第39-40页
    5.5 调查数据的统计整理与分析第40-43页
        5.5.1 调查数据的统计整理第40页
        5.5.2 单题调查的分析第40-41页
        5.5.3 综合分析第41-43页
6. 初三学生数学类比推理能力培养策略第43-51页
    6.1 从教师教学方面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第43-47页
        6.1.1 概念讲解,初步认识学习类比第43页
        6.1.2 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第43-44页
        6.1.3 扎实基础,找出知识之间关联第44-45页
        6.1.4 课本实例,强化对类比的了解第45页
        6.1.5 具体实践,加强训练类比习题第45-46页
        6.1.6 经验总结,形成正确解题思路第46页
        6.1.7 反复强化,提高类比推理能力第46-47页
    6.2 从学生自身方面来研究培养学生类比推理能力的策略第47-49页
        6.2.1 改变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第47-48页
        6.2.2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促进类比推理能力的提高第48页
        6.2.3 具体培养策略第48-49页
    6.3 从评价体系方面来研究培养学生类比推理能力的策略第49-51页
7. 类比推理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第51-64页
    7.1 与事例做类比,探究新知识第51-54页
        7.1.1 正负数概念第51页
        7.1.2 数轴三要素第51-52页
        7.1.3 绝对值概念第52页
        7.1.4 一元一次方程第52页
        7.1.5 等式和不等式的性质第52-53页
        7.1.6 平面直角坐标系第53页
        7.1.7 其他第53-54页
    7.2 与旧知识做类比,巩固新知识第54-64页
        7.2.1 代数第54-55页
        7.2.2 方程与不等式第55-56页
        7.2.3 函数及其图像第56-58页
        7.2.4 三角形与梯形第58-59页
        7.2.5 对称图形第59-60页
        7.2.6 多边形第60-61页
        7.2.7 相似形第61-62页
        7.2.8 圆第62-64页
8. 结论第64-66页
    8.1 研究的结论第64页
    8.2 研究的不足第64页
    8.3 研究的展望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68页
附录一第68-71页
附录二第71-72页
致谢第72-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数学变式教学理解程度的调查研究
下一篇:基于多元表征的初中函数教学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