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论文--中华民国早期(1912~1919年)论文

民国时期竺可桢的政治态度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绪论第8-16页
 一 选题理由第8-9页
 二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第9-13页
 三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史料可靠性分析第13-16页
第一章 生平和思想源流概述第16-21页
第二章 对国民党的复杂态度第21-46页
 第一节 与国民党千丝万缕的关系渊源第21-23页
 第二节 寄厚望于新兴的国民党政权第23-25页
 第三节 真诚拥护积极抗战的国民政府第25-29页
 第四节 尴尬栖存于党国体制下第29-35页
 第五节 对国民党执政现实的微妙心态第35-44页
 本章小结第44-46页
第三章 一贯的排共态度及其转变第46-68页
 第一节 对共产党的敌对性定位第47-51页
 第二节 对共产党的实践运动的拒斥第51-55页
 第三节 不认同共产党的阶级斗争理论第55-58页
 第四节 留在大陆的选择及其原因第58-64页
 第五节 态度的转变:从有所保留的接受到逐步消除疑虑第64-66页
 本章小结第66-68页
第四章 在"学潮"中的政治表现第68-83页
 第一节 浙大的爱国民主传统第68-69页
 第二节 "学生对于政治可以有主见,不能有活动"第69-71页
 第三节 真诚的爱护学生,策略的与国民党当局周旋第71-75页
 第四节 与学运、国民党当局的博弈关系及其恶化第75-81页
 本章小结第81-83页
第五章 竺可桢政治态度的原因分析第83-91页
 第一节 自由民主的政治立场和诉求第83-85页
 第二节 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的价值判断标准第85-87页
 第三节 渐进改良的政治观第87-88页
 第四节 以"求是"态度看待现实政治第88-89页
 第五节 睿智谨慎的政治个性第89-90页
 本章小结第90-91页
结语第91-94页
参考文献第94-98页
后记第98-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蒋介石与戴笠关系异变研究
下一篇:抗战前十年江苏米粮集散市场运销研究(1927-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