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地裂缝调查—对房屋条形基础破坏机理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2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3 西安地裂缝的研究 | 第10-11页 |
1.4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2 西安地裂缝概况 | 第12-21页 |
2.1 西安地裂缝的分布 | 第12-13页 |
2.2 西安地裂缝的特征 | 第13-17页 |
2.2.1 平面展布特征 | 第13-14页 |
2.2.2 剖面结构特征 | 第14-15页 |
2.2.3 地裂缝的活动特征 | 第15-16页 |
2.2.4 地裂缝的活动速率变化 | 第16-17页 |
2.3 地裂缝灾害及影响 | 第17-20页 |
2.3.1 地裂缝建筑物的破坏与影响 | 第17-18页 |
2.3.2 地裂缝对地铁的影响 | 第18-19页 |
2.3.3 地裂缝对地下管线的危害 | 第19-20页 |
2.3.4 地裂缝对交通设施的危害 | 第2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3 地裂缝避让损失调查 | 第21-32页 |
3.1 地裂缝造成的直接损失统计 | 第21页 |
3.2 受地裂缝影响的土地面积的估算 | 第21-23页 |
3.3 地裂缝对国民生产总值的影响 | 第23-24页 |
3.4 地裂缝避让土地经济价值损失估算 | 第24-31页 |
3.4.1 估算方法概述 | 第24-25页 |
3.4.2 居住用地价值估算 | 第25页 |
3.4.3 运用AHP确定各类建设用地的经济权重 | 第25-30页 |
3.4.4 地裂缝避让土地价值损失的估算 | 第30-3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4 条形基础破坏机理分析 | 第32-51页 |
4.1 简介 | 第32页 |
4.2 FLAC3D的基本情况简介 | 第32-33页 |
4.3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33-36页 |
4.3.1 计算模型的选取 | 第33页 |
4.3.2 模型的建立 | 第33-34页 |
4.3.3 模型的边界条件 | 第34-35页 |
4.3.4 计算参数的选取 | 第35-36页 |
4.4 数值分析结果 | 第36-49页 |
4.4.1 不同倾角下基础的位移情况分析 | 第36-39页 |
4.4.2 不同倾角下基础应力分析 | 第39-42页 |
4.4.3 剪切应变的分析 | 第42-44页 |
4.4.4 不同倾角下基础受力状态结果分析 | 第44-45页 |
4.4.5 地裂缝在不同位置的破坏过程分析 | 第45-49页 |
4.5 数值模拟分析结果 | 第49-50页 |
4.6 跨地裂缝条形基础破坏过程及机理分析 | 第50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5 跨地裂缝房屋局部拆除法的研究 | 第51-59页 |
5.1 局部拆除法理论 | 第51-52页 |
5.2 局部拆除法简介 | 第52页 |
5.3 局部拆除法运用时机分析 | 第52-56页 |
5.3.1 建筑结构模型的建立 | 第53-54页 |
5.3.2 分析结果 | 第54-56页 |
5.4 结果分析 | 第56-57页 |
5.5 局部拆除法处理实例 | 第57-58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9-62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59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59-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