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深基坑建筑物安全性鉴定与评估方法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结构检测鉴定技术的发展 | 第10-11页 |
1.2.2 结构安全性鉴定与评估的发展 | 第11-14页 |
1.3 既有结构安全性鉴定评估方法 | 第14页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2 建筑结构现场检测技术 | 第15-22页 |
2.1 建筑结构现场检测程序 | 第15-16页 |
2.2 样本容量的确定 | 第16-17页 |
2.3 数据异常值的检验 | 第17-18页 |
2.4 砖混结构建筑现场检测内容 | 第18-21页 |
2.4.1 砌体构件的检测 | 第18-20页 |
2.4.2 混凝土构件的检测 | 第20-2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3 既有结构安全性鉴定评估方法 | 第22-33页 |
3.1 结构可靠性基本理论 | 第22-23页 |
3.1.1 结构可靠性的概念 | 第22页 |
3.1.2 结构可靠性的要素 | 第22-23页 |
3.2 既有结构安全性鉴定评估概述 | 第23-24页 |
3.2.1 安全性鉴定评估的原则 | 第23页 |
3.2.2 安全性鉴定评估的依据 | 第23-24页 |
3.3 既有结构安全性综合评定方法 | 第24-32页 |
3.3.1 安全性评定的层次与步骤 | 第24-25页 |
3.3.2 结构力学分析与校核 | 第25-27页 |
3.3.3 构件的安全性评定 | 第27-28页 |
3.3.4 子单元的安全性评定 | 第28-31页 |
3.3.5 鉴定单元的安全性评定 | 第31-32页 |
3.4 受基坑施工影响的建筑安全性鉴定 | 第32页 |
3.4.1 基坑施工影响区域划分 | 第32页 |
3.4.2 调查内容 | 第3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4 临深基坑建筑物安全性鉴定评估实例 | 第33-60页 |
4.1 工程概况 | 第33-34页 |
4.2 鉴定目的、内容和依据 | 第34-35页 |
4.2.1 鉴定目的 | 第34页 |
4.2.2 鉴定内容 | 第34页 |
4.2.3 鉴定依据 | 第34-35页 |
4.3 现场调查结果整理 | 第35-43页 |
4.3.1 结构布置及细部构造 | 第35-37页 |
4.3.2 建筑物裂缝情况调查 | 第37-39页 |
4.3.3 建筑物沉降变形分析 | 第39-41页 |
4.3.4 建筑物地基基础情况调查 | 第41-43页 |
4.4 结构材料性能检测分析 | 第43-54页 |
4.4.1 构件抽检数量 | 第44-45页 |
4.4.2 实心砖强度检测 | 第45-47页 |
4.4.3 砂浆强度检测 | 第47-49页 |
4.4.4 混凝土构件强度检测 | 第49-54页 |
4.5 结构承载力校核验算 | 第54-57页 |
4.5.1 JDJG软件简介 | 第54页 |
4.5.2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54-55页 |
4.5.3 计算结果分析 | 第55-57页 |
4.6 结构安全性综合评定结果 | 第57-59页 |
4.6.1 结构构件安全性评定 | 第57页 |
4.6.2 结构子单元安全性评定 | 第57-59页 |
4.6.3 结构整体安全性评定 | 第59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0-63页 |
5.1 结论 | 第60页 |
5.2 展望 | 第60-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