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业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策略研究--以民俗类为例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一、绪论 | 第11-18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三)相关研究动态与述评 | 第13-16页 |
(四)研究框架 | 第16-17页 |
(五)创新与不足 | 第17-18页 |
二、相关理论及研究现状概述 | 第18-26页 |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 第18-21页 |
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 | 第18-20页 |
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 | 第20-21页 |
(二)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 第21-24页 |
1、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 | 第21-22页 |
2、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 第22-24页 |
(三)非遗视域下的文化创意产业 | 第24-26页 |
三、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分析 | 第26-34页 |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现状 | 第26-28页 |
(二)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概况 | 第28-29页 |
(三)国外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状 | 第29-31页 |
(四)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中的局限 | 第31-34页 |
1、单方面重申报、重技术 | 第31-32页 |
2、原生态艺术与市场开发的悖论 | 第32页 |
3、知识产权制度的缺陷 | 第32-34页 |
四、民俗类非遗开发模式设计 | 第34-41页 |
(一)非遗视域下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 | 第34-35页 |
(二)民俗类非遗开发模式建立的必要性 | 第35-37页 |
(三)民俗类非遗开发模式建议 | 第37-41页 |
1、数字博物馆开发模式 | 第37-38页 |
2、节庆典礼与特色演艺开发模式 | 第38页 |
3、动漫开发模式 | 第38-39页 |
4、历史街区开发模式 | 第39-40页 |
5、主题公园开发模式 | 第40-41页 |
五、非遗文化创意产业开发策略 | 第41-46页 |
(一)制度完善与政策创新 | 第41-42页 |
(二)互联网+与数字化技术的运用 | 第42-43页 |
(三)强化产权意识 | 第43-44页 |
(四)众包模式 | 第44-45页 |
(五)扩大营销宣传力度 | 第45-46页 |
六、结论与展望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