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个人破产重生制度立法研究
|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引言 | 第11-14页 |
| 一、个人破产重生制度的基本理论 | 第14-24页 |
| (一)个人破产重生制度的内涵 | 第14-20页 |
| 1、自由财产制度概念 | 第14-16页 |
| 2、破产免责制度概念 | 第16-19页 |
| 3、破产复权制度概念 | 第19-20页 |
| (二)个人破产重生制度的功能与价值 | 第20-24页 |
| 1、个人破产重生制度的功能 | 第21-22页 |
| 2、个人破产重生制度的价值 | 第22-24页 |
| 二、个人破产重生制度的立法实践 | 第24-35页 |
| (一)个人破产重生制度的立法模式 | 第24-28页 |
| 1、许可的立法模式 | 第24-26页 |
| 2、当然立法模式 | 第26-27页 |
| 3、对两种立法模式的分析 | 第27-28页 |
| (二)个人破产重生制度的立法例 | 第28-31页 |
| 1、英国个人破产重生制度的立法例 | 第28-29页 |
| 2、美国个人破产重生制度的立法例 | 第29-30页 |
| 3、德国个人破产重生制度的立法例 | 第30页 |
| 4、日本个人破产重生制度的立法例 | 第30-31页 |
| (三)个人破产重生制度的立法例启示 | 第31-35页 |
| 1、可作为自由财产的范围 | 第31页 |
| 2、可免责债务与不可免责债务的区分 | 第31-32页 |
| 3、重生救济的限制 | 第32页 |
| 4、重生救济的时间要求 | 第32页 |
| 5、重生救济的效力 | 第32-33页 |
| 6、个人破产重生救济立法的发展趋势 | 第33-35页 |
| 三、我国建立个人破产重生制度的探讨 | 第35-47页 |
| (一)我国建立个人破产重生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35-39页 |
| 1、我国建立个人破产制度的必要性 | 第35-37页 |
| 2、我国建立个人破产制度的可行性 | 第37-39页 |
| (二)我国建立个人破产重生制度的立法构建 | 第39-41页 |
| 1、个人破产重生制度立法模式选择 | 第39页 |
| 2、以偿债计划为核心的个人破产重生制度 | 第39-41页 |
| (三)我国建立个人破产重生制度的程序设计 | 第41-47页 |
| 1、个人破产重生救济的申请程序 | 第41-42页 |
| 2、个人破产重生救济的主体资格 | 第42-43页 |
| 3、个人破产重生救济的拒绝条件 | 第43-44页 |
| 4、个人破产重生救济的例外设定 | 第44页 |
| 5、个人破产重生救济的频率设定 | 第44-45页 |
| 6、个人破产重生救济的效力设定 | 第45页 |
| 7、个人破产重生救济的撤销设定 | 第45-47页 |
| 结论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