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经济理论和方法论文--企业现代化管理论文

基于产业链视角的EPR政策激励机制与有效性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3-25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9页
        1.1.1 “废弃物管理缺口”与EPR的产生第13-15页
        1.1.2 EPR与产品外部性的内部化第15-16页
        1.1.3 EPR与废弃物处置责任配置第16-19页
    1.2 问题提出第19-21页
        1.2.1 EPR政策研究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第19-20页
        1.2.2 从产业链视角研究EPR政策的必要性第20-21页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思路第21-23页
        1.3.1 研究目标第21-22页
        1.3.2 研究思路第22-23页
    1.4 论文结构安排第23-25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25-38页
    2.1 有关EPR本质研究第25-29页
        2.1.1 EPR概念的内涵第25-27页
        2.1.2 EPR对生产者责任的界定第27-28页
        2.1.3 EPR的根本目的第28-29页
    2.2 有关EPR政策工具的研究第29-36页
        2.2.1 EPR政策原则与政策工具第29-30页
        2.2.2 EPR政策对制造商行为的影响研究第30-32页
        2.2.3 有关EPR政策工具激励效果的研究第32-34页
        2.2.4 有关EPR政策工具有效性的研究第34-35页
        2.2.5 EPR政策工具实施成本的研究第35-36页
    2.3 对已有研究成果的认识与评价第36-38页
第3章 产业链视角的EPR政策激励机制与有效性研究框架第38-55页
    3.1 EPR政策工具的激励原理分析第38-44页
        3.1.1 标准管制政策的激励原理第38-39页
        3.1.2 排污收费政策的激励原理第39-40页
        3.1.3 补贴政策的激励原理第40-41页
        3.1.4 押金—退款政策的激励原理第41-43页
        3.1.5 预付费政策的激励原理第43-44页
    3.2 EPR政策对产业链各主体行为的影响第44-50页
        3.2.1 制造商行为分析第45-47页
        3.2.2 消费者行为分析第47-49页
        3.2.3 回收再利用部门行为分析第49-50页
    3.3 本文的研究框架与主要内容第50-53页
        3.3.1 EPR管制政策研究第50-51页
        3.3.2 EPR经济政策研究第51-52页
        3.3.3 纵向交易方式带来的影响第52-53页
    3.4 本文主要采取的研究方法第53页
    3.5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4章 EPR管制政策激励机制与有效性研究第55-76页
    4.1 问题的提出第55-56页
    4.2 最优管制标准的确定第56-63页
        4.2.1 简化的产品生命周期模型第56-58页
        4.2.2 最优管制标准实现的条件第58-59页
        4.2.3 影响最优管制标准的因素分析第59-61页
        4.2.4 提升最优管制标准的途径第61-63页
    4.3 标准管制政策的有效性问题第63-66页
        4.3.1 单纯标准管制政策的无效性第63-66页
        4.3.2 经济激励与标准管制政策的组合第66页
    4.4 EPR标准管制政策有效实施的条件第66-74页
        4.4.1 公共管理部门与制造商间动态博弈模型第67-69页
        4.4.2 模型描述与解析第69-72页
        4.4.3 影响EPR管制政策有效实施的因素第72-74页
    4.5 本章小结第74-76页
第5章 EPR经济政策的激励机制与有效性研究第76-92页
    5.1 问题的提出第76页
    5.2 模型的构建与解析第76-81页
        5.2.1 模型的基本假设第77-78页
        5.2.2 分散决策下的制造商利润函数第78-80页
        5.2.3 社会计划者的决策函数第80-81页
    5.3 EPR政策工具激励机制分析第81-87页
        5.3.1 庇古税的设定与激励机制第81-82页
        5.3.2 押金—退款政策的设定与激励机制第82-83页
        5.3.3 投入与产出税替代的设定与激励机制第83-84页
        5.3.4 标准管制与经济激励的组合与激励机制第84-87页
    5.4 循环市场失灵下政策选择的扩展分析第87-91页
        5.4.1 循环市场失灵下的政策组合分析第87-89页
        5.4.2 EPR政策工具或组合的比较第89-90页
        5.4.3 对EPR政策的再认识第90-91页
    5.5 本章小结第91-92页
第6章 产业链纵向交易方式对EPR政策激励机制的影响第92-111页
    6.1 问题的提出第92-93页
    6.2 模型的描述与假设第93-96页
        6.2.1 模型描述第93-95页
        6.2.2 模型假设第95-96页
    6.3 不同交易关系情形下的模型求解第96-101页
        6.3.1 纵向一体化情形下的决策模型第96-98页
        6.3.2 现货市场交易情形下的决策模型第98-100页
        6.3.3 不同交易关系下产业链的整体利润比较第100-101页
    6.4 不同纵向交易方式下EPR政策的激励效果比较分析第101-109页
        6.4.1 纵向交易方式对EPR激励机制的影响第101-104页
        6.4.2 政策参量对EPR激励机制的影响第104-109页
    6.5 本章小结第109-111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111-114页
    7.1 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第111-112页
    7.2 论文的主要理论贡献第112-113页
    7.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113-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22页
致谢第122-124页
作者发表论文情况第124-125页
作者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情况第125-127页
个人简介第127页

论文共1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产业链核心企业技术集成能力影响其纵向边界的研究
下一篇:永磁同步电机非线性控制策略及无速度传感器估计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