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生产管理论文--企业技术管理论文

研发型合作企业的内部绩效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前言第9-20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1.2 概念界定第10-12页
        1.2.1 研发型合作企业第10-11页
        1.2.2 研发型合作企业的内部绩效第11-12页
    1.3 文献综述第12-18页
        1.3.1 研发型合作企业的产生和发展第12-15页
        1.3.2 国外研究动态第15-17页
        1.3.3 国内研究动态第17-18页
    1.4 研究思路与内容第18-20页
        1.4.1 研究思路第18页
        1.4.2 研究内容第18-20页
第二章 研发型合作企业内部绩效的客观衡量标准第20-45页
    2.1 持续时间分析第20-28页
        2.1.1 持续时间的统计分析第20-24页
        2.1.2 持续时间的博弈分析第24-28页
    2.2 稳定性分析第28-36页
        2.2.1 稳定性与持续时间的联系第29-30页
        2.2.2 稳定性的图形分析第30-31页
        2.2.3 稳定性的博弈分析第31-36页
    2.3 成本-收益分析第36-42页
        2.3.1 成本-收益的博弈分析第36-42页
    2.4 研发型合作企业内部绩效的客观衡量标准总结第42-45页
第三章 研发型合作企业内部绩效的主观衡量标准第45-58页
    3.1 企业间合作程度第45-50页
        3.1.1 企业间合作程度的博弈分析第46-50页
    3.2 参与企业获得新产品、新技术或者新知识第50-53页
        3.2.1 获得新产品或者新技术的目的角度第51页
        3.2.2 获得新产品或者新技术的深度和广度第51-52页
        3.2.3 获得新产品或者新技术的过程第52页
        3.2.4 企业获得新知识的过程第52-53页
    3.3 企业的组织能力和技术人员水平第53-55页
        3.3.1 提升企业技术人员水平第53-54页
        3.3.2 提升企业的组织能力第54-55页
    3.4 研发型合作企业内部绩效的主观衡量标准总结第55-58页
第四章 研发型合作企业内部绩效的衡量标准体系第58-61页
    4.1 研发型合作企业内部绩效的客观衡量标准体系第58-59页
    4.2 研发型合作企业内部绩效的主观衡量标准体系第59-61页
第五章 研发型合作企业内部绩效的衡量标准体系的验证第61-64页
第六章 结论第64-65页
第七章 展望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72-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转型期受众的变迁对媒体的影响
下一篇:我国“营改增”的税制实施研究--以天津市税制改革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