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机器人技术论文--机器人论文

基于拉线编码器的工业机器人标定与测量系统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1.1 引言第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7页
        1.2.1 机器人标定技术第12-14页
        1.2.2 三维坐标测量技术第14-17页
    1.3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7页
    1.4 论文工作安排第17-19页
第二章 基于拉线编码器的标定与测量系统总体方案第19-29页
    2.1 引言第19页
    2.2 功能需求分析第19-20页
    2.3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第20-28页
        2.3.1 数据采集方案第21-23页
        2.3.2 总体结构布局第23-28页
    2.4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基于拉线编码器的工业机器人标定算法第29-43页
    3.1 引言第29页
    3.2 误差模型建立第29-34页
        3.2.1 工业机器人运动学基础第29-32页
        3.2.2 机器人运动学误差模型第32-34页
    3.3 基于拉线编码器的机器人运动学标定算法第34-39页
        3.3.1 机器人结构参数辨识第34-36页
        3.3.2 测量设备基准点求解第36-39页
    3.4 标定算法验证第39-42页
    3.5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四章 基于拉线编码器的工业机器人测量算法第43-61页
    4.1 引言第43页
    4.2 测量机构坐标求解算法第43-48页
        4.2.1 被测点三维坐标求解模型第43-45页
        4.2.2 变包络拉线长度问题处理模型第45-48页
    4.3 基于D-H模型的初始位置校准参数求解第48-55页
        4.3.1 多站式测量机构D-H模型的建立第49-51页
        4.3.2 初始位置校准滑轮上切点坐标的计算第51-52页
        4.3.3 测量机构D-H模型参数求解第52-55页
    4.4 测量模块数学模型算法验证第55-60页
        4.4.1 测量算法中复杂超越方程的求解第55-56页
        4.4.2 变包络拉线长度模型验证第56-57页
        4.4.3 被测点求解模型验证第57-58页
        4.4.4 初始位置校准模型验证第58-60页
    4.5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五章 基于拉线编码器的标定与测量系统开发第61-80页
    5.1 引言第61页
    5.2 系统硬件结构设计第61-67页
        5.2.1 拉线导向结构设计第61-62页
        5.2.2 传感器安装结构设计第62-64页
        5.2.3 四轴共交点式末端连接机构设计第64-66页
        5.2.4 系统原理样机参数第66-67页
    5.3 系统软件平台开发第67-73页
        5.3.1 标定模块第67-70页
        5.3.2 测量模块第70-73页
    5.4 系统实验验证第73-79页
        5.4.1 标定实验第73-76页
        5.4.2 测量实验第76-79页
    5.5 本章小结第79-80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80-82页
    6.1 全文总结第80-81页
    6.2 研究展望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86页
致谢第86-88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网络结构的个性化推荐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下一篇: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算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