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1-14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5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 第17-19页 |
2 余国藩《红楼梦》虚构论 | 第19-33页 |
2.1 余国藩的虚构论:对胡适“自传说”的全面包抄 | 第20-30页 |
2.2 余国藩虚构论的生成依据 | 第30-33页 |
3 余国藩《红楼梦》主题论 | 第33-52页 |
3.1 《红楼梦》的“大旨谈情”说 | 第34-41页 |
3.2 《红楼梦》的“佛教隐意”说 | 第41-48页 |
3.3 余国藩主题论的生发机制 | 第48-52页 |
4 余国藩的“林黛玉”形象新论 | 第52-66页 |
4.1 余国藩的拥黛论 | 第53-62页 |
4.2 余国藩“拥黛抑钗”的深层原因 | 第62-66页 |
5 余国藩红学研究的特点及启示 | 第66-77页 |
5.1 余国藩红学研究的特点 | 第66-73页 |
5.2 余国藩红学研究的启示 | 第73-77页 |
6 结语 | 第77-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8页 |
作者简历 | 第88-90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