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数学论文

信息技术在初中“图形的变化”教学应用中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6页
        1.1.1 新一轮课程改革第11-12页
        1.1.2 信息技术的发展第12页
        1.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1.1.4 问题的提出第15-16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6-17页
        1.2.1 研究目的第16页
        1.2.2 研究意义第16-17页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第17-19页
        1.3.1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3.2 创新之处第18-19页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第19-27页
    2.1 教学理论基础第19-21页
        2.1.1 范·希尔几何思维的五个水平第19-20页
        2.1.2 视听教学理论第20-21页
    2.2 “图形的变化”理论基础第21-24页
        2.2.1 “图形的变化”概念第21-23页
        2.2.2 “图形的变化”知识结构第23-24页
    2.3 信息技术应用的理论基础第24-27页
        2.3.1 信息技术的概念第24-25页
        2.3.2 信息化的认知工具第25-27页
第三章 信息技术在“图形的变化”教学中应用的调查与分析第27-43页
    3.1 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调查第27-30页
        3.1.1 调查对象第27-28页
        3.1.2 调查内容第28-29页
        3.1.3 调查问卷的质量分析第29页
        3.1.4 调查问卷的实施第29-30页
    3.2 信息技术应用调查的结果及分析第30-41页
        3.2.1 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调查及分析第30-34页
        3.2.2 师生对“图形的变化”教学理解的调查及分析第34-36页
        3.2.3 师生在“图形的变化”中应用信息技术教学具体情况的调查及分析第36-39页
        3.2.4 学生测试卷的结果及分析第39-40页
        3.2.5 调查的结果总结第40-41页
    3.3 初中阶段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几何能力的几点建议第41-43页
        3.3.1 运用信息技术的直观性,对学生几何观察能力的培养第41页
        3.3.2 运用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对学生几何探索能力的培养第41页
        3.3.3 运用信息技术的动态性,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第41-42页
        3.3.4 运用信息技术的网络性,对学生独立获取几何知识能力的培养第42-43页
第四章 信息技术在初中“图形的变化”教学中应用的案例分析—以《图形的旋转》为例第43-54页
    4.1 课前分析第43-45页
        4.1.1 教学内容分析第43页
        4.1.2 学习者特征分析第43页
        4.1.3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第43-44页
        4.1.4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第44页
        4.1.5 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第44-45页
    4.2 教学过程第45-50页
    4.3 教学流程第50-52页
    4.4 课后反思与自我评价第52-54页
第五章 结论与思考第54-55页
    5.1 研究结论第54页
    5.2 研究思考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7页
附录1 信息技术在初中几何“图形的变化”教学中应用现状的调查(教师问卷)第57-59页
附录2 初中几何“图形的变化”测试卷第59-61页
附录3 信息技术在初中几何“图形的变化”教学中应用现状的调查(学生问卷)第61-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平面几何教学研究之研究--以《数学通报》(1951~1966)为例
下一篇:蒙语授课小学分数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