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4页 |
1.1 研究缘起 | 第13-16页 |
1.1.1 发展的失衡 | 第13-14页 |
1.1.2 对发展的反思 | 第14-15页 |
1.1.3 现实的问题 | 第15-16页 |
1.2 研究背景 | 第16-24页 |
1.2.1 流域管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 第16-18页 |
1.2.2 社区和农户参与流域管理的历史回顾 | 第18-22页 |
1.2.3 对不同时期社区和农户参与流域管理的评价 | 第22-23页 |
1.2.4 当前社区和农户参与流域管理的必要性 | 第23-24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24-25页 |
1.4 研究设计 | 第25-31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25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1.4.3 研究框架 | 第27页 |
1.4.4 相关概念和术语 | 第27-30页 |
1.4.5 研究方法 | 第30-31页 |
1.5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31-32页 |
1.6 论文结构 | 第32-34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 | 第34-65页 |
2.1 参与相关理论综述 | 第34-41页 |
2.1.1 参与的理论来源 | 第34-36页 |
2.1.2 治理理论 | 第36-39页 |
2.1.3 自然资源产权理论 | 第39-40页 |
2.1.4 外部性理论 | 第40-41页 |
2.2 参与相关文献综述 | 第41-62页 |
2.2.1 社区和农户参与的宏观制度背景反思综述 | 第41-43页 |
2.2.2 公共政策领域中的参与研究 | 第43-50页 |
2.2.3 流域管理中的参与研究 | 第50-59页 |
2.2.4 发展干预中的参与研究 | 第59-62页 |
2.3 相关研究评述 | 第62-65页 |
第三章 社区和农户参与流域资源管理的制度环境分析 | 第65-87页 |
3.1 我国流域自然资源产权制度 | 第65-74页 |
3.1.1 我国流域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现状 | 第65-67页 |
3.1.2 社区和农户视角下,我国流域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67-74页 |
3.2 我国流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 | 第74-86页 |
3.2.1 我国流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 第74-77页 |
3.2.2 社区和农户视角下,对流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体系的评析 | 第77-8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第四章 我国现行流域管理架构下的社区和农户参与分析 | 第87-118页 |
4.1 我国现行流域管理体制 | 第87-97页 |
4.1.1 我国流域管理体制之组织机构设置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88-92页 |
4.1.2 我国流域管理体制之权力配置结构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92-97页 |
4.2 现有流域资源管理体制下社区和农户参与分析 | 第97-111页 |
4.2.1 现有流域资源管理中的参与要素简介 | 第97-100页 |
4.2.2 流域资源管理参与者参与的实证调查和分析 | 第100-104页 |
4.2.3 流域资源管理中社区和农户现有参与存在的问题 | 第104-109页 |
4.2.4 社区和农户现有参与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109-111页 |
4.3 利益界面视角下,社区和农户参与的可能性分析-以漳河流域水资源使用的外部性为例 | 第111-116页 |
4.3.1 漳河流域资源使用存在的外部性问题 | 第112页 |
4.3.2 社区层面的农户之间解决外部性问题的参与和合作困境 | 第112-113页 |
4.3.3 社区和农户对小流域外部性的解决缺乏合适的参与主体和渠道 | 第113-114页 |
4.3.4 流域不同区位间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博弈,缺乏对社区和农户利益的考量 | 第114-115页 |
4.3.5 跨流域的外部性传递中,超越"外部性"冲突之外的上一级政府没有提供切实可行的利益协商机制 | 第115-11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16-118页 |
第五章 社区和农户在小流域资源管理中的参与案例研究 | 第118-156页 |
5.1 社区和农户在小流域资源管理中的"利益冲突"案例分析 | 第118-125页 |
5.1.1 近年来发生在小流域资源管理中典型群体事件/集体行动 | 第119-120页 |
5.1.2 小流域资源管理典型群体事件中的参与分析 | 第120-125页 |
5.2 社区和农户在"中国小流域管理项目"背景下的参与案例 | 第125-141页 |
5.2.1 中国小流域管理项目简介 | 第125-129页 |
5.2.2 "中国小流域管理项目"下的参与 | 第129-141页 |
5.3 对"中国小流域管理项目"参与的分析和评价 | 第141-149页 |
5.3.1 参与的制度困境:从社区和农户的角度 | 第142-147页 |
5.3.2 参与的制度困境:从政府的角度 | 第147-149页 |
5.4 延伸讨论:从社区、小流域到流域的资源管理 | 第149-15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53-156页 |
第六章 社区/农户制度化参与流域管理的条件和制度设计 | 第156-176页 |
6.1 概述 | 第156-158页 |
6.2 制度建构 | 第158-165页 |
6.2.1 流域资源产权制度 | 第158-162页 |
6.2.2 流域管理法律法规/政策 | 第162-164页 |
6.2.3 流域管理体制 | 第164-165页 |
6.3 程序和机制设计 | 第165-173页 |
6.3.1 流域层面的参与机制设计 | 第167-169页 |
6.3.2 中/小流域层面的参与机制设计 | 第169-171页 |
6.3.3 社区层面的参与机制设计 | 第171-173页 |
6.4 参与平台和启动条件 | 第173-174页 |
6.5 参与机制的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 第174-175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175-176页 |
第七章 结论和建议 | 第176-183页 |
7.1 结论 | 第176-179页 |
7.2 建议 | 第179-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183-195页 |
致谢 | 第195-196页 |
附录 | 第196-202页 |
附录1: 机构访谈 | 第196-197页 |
附录2: 问卷调查 | 第197-199页 |
附录3: 英赠项目问卷调查——户级调查问卷 | 第199-202页 |
个人简介 | 第2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