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1 引言 | 第11-17页 |
·问题提出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 | 第13-15页 |
·国外的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本文研究方法及框架 | 第15-17页 |
2 国企收益分配制度的理论分析 | 第17-23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7-18页 |
·产权理论 | 第18-19页 |
·产权理论的内容 | 第18页 |
·产权理论在我国国有企业中的应用 | 第18-19页 |
·分红理论 | 第19-23页 |
·股利政策与企业价值的关系 | 第19-20页 |
·西方国家主要采用的股利政策 | 第20-23页 |
3 我国国有企业收益分配制度的变迁及原因 | 第23-29页 |
·国有企业收益分配制度的历史沿革 | 第23-26页 |
·改革开放前的国企收益分配制度(1978年以前) | 第23页 |
·企业基金制度:国企收益分配制度改革的开端(1978-1979) | 第23页 |
·利润留成和盈亏包干制:国企收益分配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摸索(1979-1983) | 第23-24页 |
·利改税:国企收益分配制度的雏形(1983-1986) | 第24页 |
·承包责任制:国企收益分配制度的完善(1987-1990) | 第24页 |
·税利分流制:国企收益分配制度的确立(1991-1992) | 第24-25页 |
·产权制度变迁引领国企收益分配制度改革(1993年至今) | 第25-26页 |
·国有企业收益分配制度变迁的成因 | 第26-29页 |
·经济体制决定了国企收益分配制度的变迁进程 | 第26-27页 |
·政企博弈决定了国企收益分配制度的变迁结果 | 第27-29页 |
4 我国国企收益分配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9-35页 |
·我国国企收益分配制度的现状 | 第29-30页 |
·当前我国国企收益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30-35页 |
·国有企业收益的征缴比例和征缴对象不够合理 | 第30-31页 |
·国有企业内部收益分配制度存在不足 | 第31-32页 |
·国有企业收益分配须明确公共支出比例 | 第32-35页 |
5 国外国有企业收益分配的实践经验及启示 | 第35-41页 |
·国外国有企业收益分配的情况 | 第35-39页 |
·国外国有企业收益分配的总体情况 | 第35-37页 |
·典型国家的国有企业收益分配制度 | 第37-39页 |
·国外国有企业收益分配的启示 | 第39-41页 |
·国企收益分配比例要兼顾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 第39-40页 |
·国企收益分配政策要以分类管理为基础 | 第40页 |
·国企收益应体现全民共享性 | 第40-41页 |
6 健全国有企业收益分配制度的建议 | 第41-47页 |
·稳步推进国有企业红利上缴比例的提高 | 第41-42页 |
·改善国有资本收益的征缴范围和对象 | 第42-43页 |
·拓宽国有资本收益的征缴范围 | 第42-43页 |
·细化国有资本收益的征缴对象的层次 | 第43页 |
·合理规划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支出范围 | 第43-44页 |
·弥补社会保障基金的缺口 | 第43-44页 |
·加大社会公共事业和基础实施建设领域的投入 | 第44页 |
·实现人力资本参与收益分配 | 第44-47页 |
·健全员工工资制度和激励机制 | 第45页 |
·完善经营者的约束和激励机制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后记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