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19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2页 |
·国际背景 | 第10-11页 |
·国内背景 | 第11页 |
·贵州的现实 | 第11-12页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选题目的 | 第12页 |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自顶向下模型 | 第14-15页 |
·自底向上模型 | 第15-16页 |
·混合能源模型 | 第16-18页 |
·本文拟解决的问题、研究方案及创新点 | 第18-19页 |
·拟解决的问题 | 第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创新点 | 第19页 |
·本文的研究框架及研究界定 | 第19页 |
2 贵州省能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现状 | 第19-27页 |
·贵州省能源发展现状 | 第20-22页 |
·贵州省能源的特点 | 第20-21页 |
·贵州省能源生产的现状 | 第21页 |
·贵州省能源消费的状况 | 第21-22页 |
·贵州省环境发展现状 | 第22-23页 |
·贵州省地貌特点 | 第22页 |
·贵州省环境的现状 | 第22-23页 |
·贵州省经济发展现状 | 第23-24页 |
·贵州省经济发展的特点 | 第23-24页 |
·贵州省经济发展的现状 | 第24页 |
·贵州省经济发展与能源、环境现状的数量关系分析 | 第24-27页 |
·贵州省经济发展与能源、环境现状 | 第24-26页 |
·贵州省产业能源、环境与经济现状的数量关系描述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页 |
3 能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评价体系和协调度的比较 | 第27-38页 |
·贵州经济与能源、环境的依赖关系比较 | 第27-28页 |
·能源-环境-经济协调度综合评价模型的应用 | 第28-29页 |
·能源-环境-经济协调度综合评价模型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9-30页 |
·子系统协调度评价的数值处理 | 第30-32页 |
·贵州省与全国3E 系统协调度的横向比较 | 第32-38页 |
·能源协调度 | 第32-33页 |
·环境协调度 | 第33-35页 |
·经济协调度 | 第35-36页 |
·3E 协调度 | 第36-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页 |
4 基于协整模型的贵州能源、环境和经济关系的计量分析 | 第38-47页 |
·能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 第39页 |
·理论基础 | 第39-40页 |
·序列平稳性及其检验方法 | 第39-40页 |
·序列间协整性及其检验方法 | 第40页 |
·序列间因果关系及其检验方法 | 第40页 |
·贵州省能源消费、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计量分析和比较 | 第40-46页 |
·构建和数据处理 | 第41-42页 |
·协整检验 | 第42-43页 |
·误差修正模型 | 第43页 |
·Granger 因果检验 | 第43-44页 |
·脉冲响应函数 | 第44-45页 |
·方差分解 | 第45-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5 对贵州省能源消耗和经济发展的政策和建议 | 第47-49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49-51页 |
·本文研究工作总结 | 第49页 |
·本文的不足以及可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 第49页 |
·贵州省的前景展望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