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引言: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困境引发的思考 | 第11-13页 |
第1章 研究的场域及理论概述 | 第13-25页 |
·学术起点 | 第13-15页 |
·经济学领域关于非正式制度的研究 | 第13-14页 |
·民族经济学领域关于非正式制度的研究 | 第14-15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5-16页 |
·理论意义 | 第15页 |
·现实意义 | 第15-16页 |
·非正式制度 | 第16-20页 |
·非正式制度的涵义 | 第16页 |
·非正式制度的特征 | 第16-17页 |
·非正式制度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 第17-18页 |
·非正式制度、文化与经济发展 | 第18-20页 |
·田野调查地的选择及研究的方法与理论视角 | 第20-25页 |
·田野调查地的选择 | 第20-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理论视角 | 第22-25页 |
第2章 周城的经济变迁 | 第25-36页 |
·周城村概况 | 第25-28页 |
·自然环境 | 第26页 |
·历史演变 | 第26-28页 |
·周城村的经济变迁 | 第28-35页 |
·解放前:以农为主,工、商业为辅的经济结构初步形成 | 第28-30页 |
·1949-1978 年:农业产业占据主导地位 | 第30-31页 |
·1979 年以来:多元民族特色经济的兴起 | 第31-35页 |
小结 | 第35-36页 |
第3章 周城村经济发展中非正式制度的深刻影响 | 第36-54页 |
·风险意识:周城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 | 第36-40页 |
·周城白族风险意识产生的根源 | 第37-39页 |
·风险意识对周城经济发展的影响 | 第39-40页 |
·商品观念:周城经济发展的价值支持 | 第40-44页 |
·周城白族商品观念在经济活动中的映射 | 第40-42页 |
·商品观念对周城经济发展的影响 | 第42-44页 |
·开放务实:周城经济发展的精神构件 | 第44-48页 |
·本主崇拜赋予白族开放务实的精神 | 第44-46页 |
·当代周城经济在开放务实精神引导下快速发展 | 第46-47页 |
·开放务实精神对周城经济发展的影响 | 第47-48页 |
·关系信任:周城经济发展的双刃剑 | 第48-53页 |
·周城村经济发展中的关系信任 | 第49-51页 |
·关系信任在周城经济发展中的双重作用 | 第51-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第4章 非正式制度对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 | 第54-65页 |
·非正式制度对经济发展的限定 | 第54-60页 |
·非正式制度与经济发展目标 | 第55-56页 |
·非正式制度与经济发展手段 | 第56-58页 |
·非正式制度与经济发展路径 | 第58-60页 |
·当代少数民族非正式制度变迁 | 第60-64页 |
·非正式制度变迁的必然性 | 第61页 |
·非正式制度变迁的可能性 | 第61-62页 |
·非正式制度变迁的途径 | 第62-64页 |
小结 | 第64-65页 |
结语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附录A:对周城扎染、民族服装加工专业户的访谈提纲 | 第73-74页 |
附录B:周城村现存庙宇寺观一览表 | 第74-75页 |
附录C:周城村的本主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