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构建低碳消费方式的对策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1-20页 |
·选题背景 | 第11-13页 |
·选题意义 | 第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创新程度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国外低碳消费研究综述 | 第14页 |
·国内低碳消费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国外低碳消费实践 | 第16-17页 |
·欧洲低碳消费实践 | 第16页 |
·美国低碳消费实践 | 第16-17页 |
·日本低碳消费实践 | 第17页 |
·发达国家低碳消费的主导模式 | 第17-20页 |
·非政府组织(NGO) | 第17-18页 |
·消费者主导 | 第18页 |
·政府主导 | 第18-19页 |
·消费者主导混合 | 第19-20页 |
第2章 低碳消费方式的基本概念 | 第20-27页 |
·低碳消费方式的界定 | 第20页 |
·低碳消费方式的特征 | 第20-22页 |
·消费结构的低碳化 | 第21页 |
·消费行为的可持续性 | 第21页 |
·生活方式的共生性 | 第21页 |
·消费方式的文明化 | 第21-22页 |
·低碳消费方式的原则 | 第22-24页 |
·系统性原则 | 第22-23页 |
·适度性原则 | 第23页 |
·共同性原则 | 第23-24页 |
·和谐性原则 | 第24页 |
·低碳消费方式与其他消费方式的区别 | 第24-27页 |
第3章 贵州消费方式的基本评价 | 第27-32页 |
·贵州目前消费的基本状况 | 第27-28页 |
·贵州构建低碳消费方式的重要性 | 第28-32页 |
第4章 贵州推行低碳消费方式面临的现实问题 | 第32-39页 |
·收入水平 | 第32-33页 |
·教育问题 | 第33-34页 |
·理论问题 | 第34页 |
·法律问题 | 第34-35页 |
·科技问题 | 第35-36页 |
·机制问题 | 第36页 |
·管理问题 | 第36-37页 |
·体制问题 | 第37页 |
·企业问题 | 第37-39页 |
第5章 贵州推行低碳消费方式的路径与对策 | 第39-60页 |
·构建低碳消费文化 | 第40-43页 |
·低碳消费文化的内容 | 第41-42页 |
·构建低碳消费文化的对策 | 第42-43页 |
·营造低碳生活环境 | 第43-46页 |
·构建低碳消费设施 | 第44-45页 |
·改变我们的行为习惯 | 第45-46页 |
·形成社会认同 | 第46页 |
·规范引导居民低碳消费 | 第46-47页 |
·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 | 第47-49页 |
·建设低碳消费社区 | 第49-50页 |
·推行政府低碳采购 | 第50-53页 |
·制定低碳消费战略 | 第53-55页 |
·培育低碳产业 | 第55-58页 |
·大力发展低碳技术 | 第55页 |
·优化产业结构 | 第55-56页 |
·建设低碳城市 | 第56页 |
·加强国际合作 | 第56-57页 |
·大力发展低碳旅游业 | 第57页 |
·构建农村低碳生活方式 | 第57-58页 |
·构建“三位一体”的监管机制 | 第58-60页 |
第6章 贵州低碳消费评价指标体系的创建 | 第60-63页 |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功能 | 第60页 |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 第60-61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设计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6页 |
发表的论文 | 第66页 |
参与的研究课题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