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发展规划编制主体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引言 | 第9-20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0-18页 |
1. 我国高校发展规划研究的阶段划分 | 第11-13页 |
2. 我国高校发展规划研究方向的变化 | 第13-14页 |
3. 我国高校发展规划编制研究 | 第14-15页 |
4. 国外相关问题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5. 已有研究的成绩与不足 | 第17-18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8页 |
1. 理论价值 | 第18页 |
2. 现实意义 | 第18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1. 文献分析法 | 第18-19页 |
2. 个案研究法 | 第19-20页 |
一、我国高校发展规划编制主体构成类型和作用分析 | 第20-25页 |
(一)概念界定 | 第20-21页 |
1. 高校发展规划 | 第20页 |
2. 高校发展规划编制主体 | 第20-21页 |
(二)我国高校发展规划编制主体的构成类型 | 第21-22页 |
(三)我国高校发展规划编制主体的作用分析 | 第22-25页 |
1. 战略发现者 | 第22-23页 |
2. 分析人员 | 第23页 |
3. 催化剂 | 第23-24页 |
4. 战略家 | 第24-25页 |
二、我国高校发展规划不同类型编制主体的利弊分析 | 第25-35页 |
(一)类型Ⅰ分析 | 第25-29页 |
1. 优势 | 第25-26页 |
2. 劣势 | 第26-27页 |
3. 案例分析 | 第27-29页 |
(二)类型Ⅱ分析 | 第29-35页 |
1. 优势 | 第29-31页 |
2. 劣势 | 第31-32页 |
3. 案例分析 | 第32-35页 |
三、多元参与的高校发展规划编制主体构成 | 第35-41页 |
(一)多元参与的高校发展规划编制主体的提出 | 第35-37页 |
1. 基于日益激烈的内外部环境的要求 | 第35-36页 |
2. 基于编制过程复杂性的要求 | 第36页 |
3. 基于提高执行效率必要性的要求 | 第36-37页 |
(二)多元参与的高校发展规划编制主体的构成原则 | 第37-38页 |
1. 知识平衡性 | 第37页 |
2. 利益平衡性 | 第37-38页 |
(三)多元参与主体的参与机制 | 第38-41页 |
1.促进多元主体参与高校发展规划编制的合法性 | 第38页 |
2.多元主体参与高校发展规划编制的方式 | 第38-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附录 | 第42-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后记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