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2页 |
1 贵州烟草发展情况 | 第10-11页 |
2 烟草赤星病概述 | 第11页 |
3 烟草赤星病防治研究进展 | 第11-16页 |
3.1 诱导寄主抗性 | 第11-13页 |
3.1.1 利用弱毒菌株诱导 | 第12页 |
3.1.2 利用病菌毒素诱导 | 第12页 |
3.1.3 利用诱导剂诱导 | 第12-13页 |
3.2 烟草赤星病拮抗菌筛选及利用 | 第13-14页 |
3.3 抗病育种 | 第14页 |
3.3.1 常规杂交育种 | 第14页 |
3.3.2 转基因抗病育种 | 第14页 |
3.4 农业防治 | 第14-15页 |
3.5 化学防治 | 第15-16页 |
4 植物源杀菌剂研究进展 | 第16-20页 |
4.1 作用机制研究 | 第16-17页 |
4.2 有效成分研究 | 第17页 |
4.3 提取方法研究 | 第17-19页 |
4.4 中草药提取物对不同作物病原菌抑制作用研究 | 第19-20页 |
4.5 发展趋势 | 第20页 |
5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0-22页 |
5.1 研究目的 | 第20-21页 |
5.2 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第二章 烟草赤星病分离与鉴定 | 第22-2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2-24页 |
1.1 材料 | 第22页 |
1.1.1 样本采集 | 第22页 |
1.1.2 供试培养基 | 第22页 |
1.2 方法 | 第22-24页 |
1.2.1 病原菌分离纯化及保存 | 第22页 |
1.2.2 病原菌的致病性测定 | 第22页 |
1.2.3 病原菌形态鉴定 | 第22-23页 |
1.2.4 病原菌分子鉴定 | 第23页 |
1.2.5 PCR及测序 | 第23-2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4-27页 |
2.1 烟草赤星病 | 第24-27页 |
2.1.1 田间发病症状 | 第24页 |
2.1.2 病原菌分离纯化 | 第24页 |
2.1.3 致病性测定 | 第24-25页 |
2.1.4 形态学鉴定 | 第25-26页 |
2.1.5 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六种杀菌剂对烟草赤星病菌室内毒力测定 | 第27-3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7-28页 |
1.1 供试材料 | 第27-28页 |
1.1.1 供试菌株 | 第27页 |
1.1.2 供试药剂 | 第27页 |
1.1.3 含药培养基配制 | 第27页 |
1.1.4 室内毒力测定 | 第27-2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8-30页 |
2.1 六种杀菌剂对烟草赤星病菌抑制作用 | 第28-29页 |
2.2 六种杀菌剂对烟草赤星病菌室内毒力测定 | 第29-30页 |
第四章 中草药提取物对烟草赤星病菌抑制作用 | 第30-44页 |
1.材料与方法 | 第30-33页 |
1.1 供试材料 | 第30-32页 |
1.1.1 供试菌株 | 第30页 |
1.1.2 供试中草药 | 第30-32页 |
1.2 方法 | 第32-33页 |
1.2.1 中草药微波法提取物制备 | 第32页 |
1.2.2 中草药超声波法提取物制备 | 第32页 |
1.2.3 中草药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物制备 | 第32页 |
1.2.4 含药培养基配制 | 第32-33页 |
1.2.5 中草药提取物对烟草赤星病菌初步抑制作用 | 第33页 |
1.2.6 中草药提取物对烟草赤星病菌室内毒力测定 | 第33页 |
1.2.7 数据处理及分析 | 第3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3-44页 |
2.1 中草药微波法提取物对烟草赤星病菌初步抑制作用 | 第33-35页 |
2.2 中草药微波法提取物对烟草赤星病菌室内毒力测定 | 第35-36页 |
2.3 中草药超声波法提取物对烟草赤星病菌初步抑制作用 | 第36-38页 |
2.4 中草药超声波法提取物对烟草赤星病菌室内毒力测定 | 第38-41页 |
2.5 中草药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物对烟草赤星病菌初步抑制作用 | 第41-43页 |
2.6 中草药超声波法提取物对烟草赤星病菌室内毒力测定 | 第43-44页 |
第五章 烟草赤星病田间防治试验 | 第44-4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4-46页 |
1.1 供试材料 | 第44-45页 |
1.1.1 供试品种 | 第44页 |
1.1.2 供试试验地 | 第44页 |
1.1.3 天气情况 | 第44页 |
1.1.4 供试药剂 | 第44-45页 |
1.2 方法 | 第45-46页 |
1.2.1 试验设计 | 第45页 |
1.2.2 施药时间及要求 | 第45页 |
1.2.3 调查方法 | 第45页 |
1.2.4 病害分级标准 | 第45页 |
1.2.5 计算公式 | 第45-4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6-49页 |
2.1 不同药剂对烟草赤星病的防治效果 | 第46页 |
2.2 中草药提取物与苯醚甲环唑复配对烟草赤星病的防治效果 | 第46-4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9-54页 |
1 结论 | 第49-50页 |
1.1 烟草赤星病菌分离及鉴定 | 第49页 |
1.2 六种杀菌剂对烟草赤星病菌室内毒力测定 | 第49页 |
1.3 中草药微波法提取物对烟草赤星病菌抑制作用 | 第49-50页 |
1.4 中草药超声波法提取物对烟草赤星病菌抑制作用 | 第50页 |
1.5 中草药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物对烟草赤星病菌抑制作用 | 第50页 |
1.6 烟草赤星病田间防治试验 | 第50页 |
2 讨论 | 第50-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图版 | 第57-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附录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