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1页 |
英文摘要 | 第11-12页 |
1 引言 | 第13-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5-19页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5-18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8-19页 |
1.4 研究方法和框架 | 第19-22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4.2 研究框架 | 第20-22页 |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22-26页 |
2.1 农村公共服务民营化的相关概念 | 第22-24页 |
2.1.1 公共服务 | 第22页 |
2.1.2 公共服务民营化 | 第22-23页 |
2.1.3 农村公共服务民营化 | 第23-24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4-26页 |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4页 |
2.2.2 公共选择理论 | 第24-25页 |
2.2.3 治理理论 | 第25-26页 |
3 黑龙江省农村公共服务发展现状分析 | 第26-32页 |
3.1 黑龙江省农村公共服务发展概况 | 第26-28页 |
3.1.1 黑龙江省农村公共服务的现状 | 第26-27页 |
3.1.2 黑龙江省农村公共服务的主要内容 | 第27页 |
3.1.3 黑龙江省农村公共服务现行运行机制 | 第27-28页 |
3.2 黑龙江省农村公共服务绩效评价 | 第28-32页 |
3.2.1 黑龙江省农村公共服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28-30页 |
3.2.2 黑龙江省农村公共服务满意度调查 | 第30-32页 |
4 黑龙江省农村公共服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32-37页 |
4.1 黑龙江省农村公共服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32-34页 |
4.1.1 缺少竞争服务成本高 | 第32页 |
4.1.2 投入资金短缺 | 第32-33页 |
4.1.3 农村公共服务结构失衡 | 第33页 |
4.1.4 监管机制不健全 | 第33-34页 |
4.2 黑龙江省农村公共服务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34-37页 |
4.2.1 基层政府公共服务意识淡薄 | 第34页 |
4.2.2 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定位不明确 | 第34-35页 |
4.2.3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缺乏资金保障 | 第35页 |
4.2.4 农村居民对公共服务的参与度低 | 第35-36页 |
4.2.5 缺乏相关的制度和政策来支撑 | 第36-37页 |
5 发达国家公共服务民营化经验及对黑龙江省的启示 | 第37-42页 |
5.1 英国农村公共服务民营化的经验 | 第37-38页 |
5.1.1 英国农村公共服务民营化的概况 | 第37页 |
5.1.2 英国农村公共服务民营化过程的特点 | 第37-38页 |
5.2 美国在农村公共服务民营化的经验 | 第38-39页 |
5.2.1 美国农村公共服务民营化的概况 | 第38页 |
5.2.2 美国农村公共服务民营化过程中的特点 | 第38-39页 |
5.3 日本农村公共服务民营化的概况和特点 | 第39-40页 |
5.3.1 日本在农村公共服务民营化过程中的概况 | 第39页 |
5.3.2 日本在农村公共服务民营化过程中的特点 | 第39-40页 |
5.4 发达国家民营化改革对黑龙江省农村的经验 | 第40-42页 |
5.4.1 加强立法,提供法律依据 | 第40-41页 |
5.4.2 打破农村公共服务民营化中存在的法律壁垒 | 第41页 |
5.4.3 设立独立的监督和管理主体 | 第41-42页 |
6 黑龙江省农村公共服务民营化的现状分析 | 第42-47页 |
6.1 黑龙江省农村公共服务民营化的运行模式 | 第42-43页 |
6.1.1 合同外包 | 第42页 |
6.1.2 公私合作 | 第42-43页 |
6.1.3 特许经营 | 第43页 |
6.2 黑龙江省农村实现民营化的阻力分析 | 第43-45页 |
6.2.1 意识观念的差异 | 第43-44页 |
6.2.2 信用危机的影响 | 第44页 |
6.2.3 法律层面的障碍 | 第44-45页 |
6.2.4 市场机制尚不成熟 | 第45页 |
6.3 黑龙江省农村公共服务民营化工作现存的问题 | 第45-47页 |
6.3.1 政府公共责任缺失 | 第45-46页 |
6.3.2 不公平性问题 | 第46页 |
6.3.3 新的腐败与垄断问题 | 第46页 |
6.3.4 社会的冲突 | 第46-47页 |
7 推动黑龙江省农村公共服务民营化的策略 | 第47-51页 |
7.1 有效推行黑龙江省农村公共服务民营化改革的基本思路 | 第47-48页 |
7.1.1 政府:适当使用“看得见的手” | 第47页 |
7.1.2 市场:充分利用“看不见的手” | 第47页 |
7.1.3 第三部门:注重发展“第三只手” | 第47-48页 |
7.2 推动黑龙江省农村公共服务民营化的具体措施 | 第48-51页 |
7.2.1 转变政府职能,明确政府责任 | 第48页 |
7.2.2 引入市场机制,鼓励适度竞争 | 第48-49页 |
7.2.3 完善法律法规,强化政府监管 | 第49页 |
7.2.4 建立激励机制,加强人才建设 | 第49-51页 |
8 结论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