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财务管理论文

不同盈余管理方式下的多阶段财务预警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引言第8-16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12页
        1.1.1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加大第8-9页
        1.1.2 利益相关者对多阶段动态预警的需求第9-10页
        1.1.3 盈余管理行为对财务信息真实性的影响第10-11页
        1.1.4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研究目的、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2-15页
        1.2.1 研究目的第12页
        1.2.2 研究内容第12-13页
        1.2.3 技术路线第13-15页
    1.3 创新之处第15-16页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第16-36页
    2.1 财务预警第16-19页
        2.1.1 财务预警模型第16-17页
        2.1.2 预测变量的选择第17-19页
    2.2 常用的财务困境界定标准第19-27页
        2.2.1 破产第19-20页
        2.2.2 特别处理第20-23页
        2.2.3 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第23-27页
    2.3 盈余管理第27-32页
        2.3.1 盈余管理的概念和成因第27-28页
        2.3.2 盈余管理的度量第28-32页
    2.4 对已有文献的评价总结第32-33页
    2.5 本文的改进思路第33-36页
第3章 理论分析和假设提出第36-46页
    3.1 基于GCO和ST的多阶段财务困境界定第36-39页
    3.2 盈余管理和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关系分析第39-42页
        3.2.1 国外已有的研究第39-40页
        3.2.2 国内已有的研究第40-41页
        3.2.3 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和盈余管理的作用机制第41-42页
    3.3 盈余管理和特别处理的关系分析第42-43页
        3.3.1 国内外已有的研究第42-43页
        3.3.2 特别处理和盈余管理的作用机制第43页
    3.4 假设提出第43-46页
        3.4.1 应计盈余管理和财务困境的关系分析第43-44页
        3.4.2 真实盈余管理和财务困境的关系分析第44-46页
第4章 研究设计第46-56页
    4.1 本文对财务困境的度量第46页
    4.2 本文对盈余管理的度量第46-48页
        4.2.1 基于DD模型的应计盈余管理衡量第47-48页
        4.2.2 基于Roychowdhury模型的真实盈余管理衡量第48页
    4.3 控制变量选择第48-50页
    4.4 数据和样本第50-54页
        4.4.1 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分布统计第50-51页
        4.4.2 特别处理样本的分布统计第51-52页
        4.4.3 不同财务困境程度的样本总体分布第52页
        4.4.4 实证样本筛选第52-54页
    4.5 基本模型构建第54-56页
第5章 盈余管理和财务困境关系的实证研究第56-72页
    5.1 实证模型设计第56页
    5.2 描述性统计第56-62页
        5.2.1 盈余管理的财务困境组间均值比较第56-60页
        5.2.2 盈余管理的滞后年间均值比较第60-62页
    5.3 回归结果分析第62-70页
        5.3.1 盈余管理和财务困境的回归检验第62-67页
        5.3.2 盈余管理和财务困境分年回归检验第67-70页
    5.4 稳健性检验第70页
    5.5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第6章 财务预警模型建立第72-82页
    6.1 建模方法和模型设定第72-73页
        6.1.1 两分类预警模型构建第72-73页
        6.1.2 多分类预警模型构建第73页
    6.2 两分类预警模型第73-77页
        6.2.1 以GCO为分类标准的预警模型正确率第73-74页
        6.2.2 以ST为分类标准的预警模型正确率第74-76页
        6.2.3 以GCO+ST为分类标准的预警模型正确率第76-77页
        6.2.4 小结第77页
    6.3 多分类预警模型第77-79页
    6.4 本章小结第79-82页
第7章 结论和建议第82-86页
    7.1 结论第82-83页
    7.2 建议第83-86页
致谢第86-88页
参考文献第88-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安徽省产业结构演变与工业污染物排放关系之研究
下一篇:樟树叶纤维素协同发酵及产乙醇的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