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工程论文--农业机械及农具论文--种植机械论文--栽植机论文--水稻插秧机论文

水稻机插秧育秧基质筛选及基质培肥效应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1 文献综述第10-19页
    1.1 水稻种植概况第10-12页
        1.1.1 国外水稻机插秧发展概况第10-11页
        1.1.2 我国水稻机插秧发展概况第11-12页
    1.2 水稻机插秧育秧概述第12-16页
        1.2.1 水稻机插秧秧苗特点第12页
        1.2.2 机插秧育秧方式第12-14页
        1.2.3 水稻基质育秧研究进展第14-16页
    1.3 水稻机插秧育秧的配套农艺技术第16-19页
        1.3.1 品种和播种量第16-17页
        1.3.2 苗期营养第17-18页
        1.3.3 水分管理第18页
        1.3.4 病害防治第18-19页
2 研究背景、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9-21页
    2.1 研究背景第19页
    2.2 研究内容第19-20页
    2.3 技术路线第20-21页
3. 不同基质配比对机插秧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第21-33页
    3.1 引言第21页
    3.2 试验材料和方法第21-23页
        3.2.1 供试材料第21-22页
        3.2.2 试验方法第22页
        3.2.3 测定项目及方法第22-23页
        3.2.4 数据处理第23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23-31页
        3.3.1 不同配方基质理化性质分析第23-24页
        3.3.2 不同配方基质养分性质分析第24-25页
        3.3.3 不同配方基质对水稻秧苗出苗状况的影响第25页
        3.3.4 不同配方基质对水稻秧苗地上部性状的影响第25-27页
        3.3.5 不同配方基质对水稻秧苗根系性状的影响第27-29页
        3.3.6 不同配方基质所育水稻秧苗的生长情况综合评价第29-31页
        3.3.7 不同配方基质的成本核算第31页
    3.4 小结与讨论第31-33页
4 水稻育秧基质配方优化第33-41页
    4.1 引言第33页
    4.2 材料和方法第33-34页
        4.2.1 供试材料第33页
        4.2.2 试验方法第33-34页
        4.2.3 测定项目和方法第34页
        4.2.4 数据处理第34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34-39页
        4.3.1 珍珠岩、土壤、泥炭不同比例混配基质理化性质分析第34-35页
        4.3.2 珍珠岩、土壤、泥炭不同比例混配基质养分含量分析第35页
        4.3.3 珍珠岩、土壤、泥炭不同比例混配对水稻出苗率的影响第35-36页
        4.3.4 珍珠岩、土壤、泥炭不同比例混配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第36-38页
        4.3.5 水稻秧苗生长指标的综合评价第38-39页
        4.3.6 不同基质的成本核算第39页
    4.4 小结与讨论第39-41页
5 机插秧水稻育秧基质培肥效应研究第41-53页
    5.1 引言第41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41-43页
        5.2.1 供试品种第41页
        5.2.2 试验方法第41-42页
        5.2.3 取样、测定分析第42-43页
        5.2.4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43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43-51页
        5.3.1 不同氮、磷、钾培肥水平对水稻育秧基质速效养分的影响第43-45页
        5.3.2 不同氮、磷、钾培肥水平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第45-48页
        5.3.3 不同氮、磷、钾培肥水平对水稻秧苗养分吸收和累积的影响第48-51页
    5.4 小结与讨论第51-53页
6 施用微肥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第53-59页
    6.1 引言第53页
    6.2 材料与方法第53-54页
        6.2.1 供试品种第53页
        6.2.2 试验方法第53-54页
        6.2.3 取样、测定分析第54页
        6.2.4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54页
    6.3 结果与分析第54-58页
        6.3.1 不同Fe、Zn施用量对水稻出苗效果的影响第54-55页
        6.3.2 不同Fe、Zn施用量对秧苗生长的影响第55-57页
        6.3.3 不同Fe、Zn施用量对秧苗Fe、Zn含量的影响第57-58页
    6.4 小结与讨论第58-59页
7 全文总结及展望第59-61页
    7.1 总结第59-60页
    7.2 展望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学德育中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
下一篇: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SaNa-1A败育机制初探及育性相关microRNA的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