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饲料作物、牧草论文--多年生豆科牧草论文

不同土壤条件下20个紫花苜蓿品种农艺性状及营养价值的比较

中文摘要第5-7页
英文摘要第7-9页
1 引言第13-23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6页
        1.1.1 苜蓿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第13-14页
        1.1.2 吉林省西部两种土壤类型第14-16页
            1.1.2.1 风沙土地概况第14页
            1.1.2.2 盐碱地概况第14-16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6-21页
        1.2.1 紫花苜蓿农艺性状的研究进展第16-19页
            1.2.1.1 生育期第16页
            1.2.1.2 干草产量第16-17页
            1.2.1.3 株高第17-18页
            1.2.1.4 鲜干比第18页
            1.2.1.5 越冬率与受害程度的平均分数第18-19页
        1.2.2 紫花苜蓿营养价值的研究进展第19-21页
            1.2.2.1 茎叶比第19页
            1.2.2.2 粗蛋白第19-20页
            1.2.2.3 中性洗涤纤维与酸性洗涤纤维第20-21页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1页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1-23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3-28页
    2.1 试验地概况第23-24页
    2.2 供试材料第24页
    2.3 试验设计和栽培管理第24-25页
    2.4 测定项目及方法第25-26页
        2.4.1 农艺性状测定方法第25页
        2.4.2 越冬情况测定方法第25-26页
        2.4.3 品质性状测定方法第26页
    2.5 数据处理第26-28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8-62页
    3.1 不同土壤条件下苜蓿品种农艺性状的比较分析第28-43页
        3.1.1 不同苜蓿品种在风沙土地上农艺性状的比较分析第28-36页
            3.1.1.1 物侯期第28-29页
            3.1.1.2 干草产量第29-31页
            3.1.1.3 株高第31-33页
            3.1.1.4 鲜干比第33-34页
            3.1.1.5 越冬率第34-35页
            3.1.1.6 受害程度的平均分数第35-36页
        3.1.2 不同苜蓿品种在盐碱地上农艺性状的比较分析第36-43页
            3.1.2.1 物侯期第36-38页
            3.1.2.2 干草产量第38-39页
            3.1.2.3 株高第39-40页
            3.1.2.4 鲜干比第40-42页
            3.1.2.5 越冬率第42-43页
            3.1.2.6 受害程度的平均分数第43页
    3.2 不同土壤条件下苜蓿品种营养价值的比较分析第43-58页
        3.2.1 不同苜蓿品种在风沙土地上营养价值的比较分析第43-51页
            3.2.1.1 茎叶比第43-45页
            3.2.1.2 粗蛋白第45-47页
            3.2.1.3 酸性洗涤纤维第47-49页
            3.2.1.4 中性洗涤纤维第49-51页
        3.2.2 不同苜蓿品种在盐碱地上营养价值的比较分析第51-58页
            3.2.2.1 茎叶比第51-52页
            3.2.2.2 粗蛋白第52-54页
            3.2.2.3 酸性洗涤纤维第54-56页
            3.2.2.4 中性洗涤纤维第56-58页
    3.3 不同土壤条件下紫花苜蓿品种的综合评价第58-62页
        3.3.1 参考品种的建立第58-59页
        3.3.2 数据无量纲化第59-60页
        3.3.3 计算关联度第60-62页
4 讨论与结论第62-69页
    4.1 讨论第62-67页
        4.1.1 不同土壤条件下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生产性能的比较分析第62-65页
            4.1.1.1 干草产量第62-63页
            4.1.1.2 株高第63-64页
            4.1.1.3 鲜干比第64-65页
        4.1.2 不同土壤条件下不同紫花苜蓿品种越冬情况的比较分析第65页
        4.1.3 不同土壤条件下不同紫花苜蓿品种营养价值的比较分析第65-66页
        4.1.4 不同土壤条件下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的综合评价第66-67页
        4.1.5 试验研究不足之处第67页
    4.2 结论第67-69页
        4.2.1 不同土壤条件下紫花苜蓿品种的物侯期第67页
        4.2.2 不同土壤条件下紫花苜蓿品种的干草产量第67-68页
        4.2.3 不同土壤条件下紫花苜蓿的越冬情况第68页
        4.2.4 不同土壤条件下紫花苜蓿品种的营养价值第68页
        4.2.5 不同土壤条件下紫花苜蓿品种的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博丹论法学家的史学素养--《易于认识历史的方法》法政思想研究
下一篇:水稻苯丙烷代谢物时空分布及其自然变异的遗传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