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试剂与纯化学品的生产论文--吸附剂论文

MgO吸附剂制备及其CO2吸附性能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英文摘要第5-8页
1 绪论第12-34页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CO_2捕集研究现状第13-18页
        1.2.1 CO_2捕集技术路线第13-16页
        1.2.2 CO_2分离技术第16-18页
    1.3 常用吸附剂种类第18-25页
        1.3.1 碳类吸附剂第18-19页
        1.3.2 沸石第19-20页
        1.3.3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第20-21页
        1.3.4 水滑石类吸附剂第21-22页
        1.3.5 金属氧化物及其盐第22-24页
        1.3.6 负载胺基吸附剂第24-25页
    1.4 水蒸气对吸附剂吸附性能的影响第25-31页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创新点第31-34页
        1.5.1 已有研究的不足第31页
        1.5.2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第31页
        1.5.3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第31-34页
2 MgO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对CO_2吸附性能的影响第34-58页
    2.1 引言第34-35页
    2.2 实验第35-36页
        2.2.1 多孔MgO材料的制备第35-36页
        2.2.2 材料表征第36页
        2.2.3 CO_2吸附性能测试第36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6-55页
        2.3.1 煅烧温度对MgO材料多孔结构的影响第36-40页
        2.3.2 煅烧温度对MgO材料CO_2吸附性能的影响第40-45页
        2.3.3 前驱体对MgO材料多孔结构的影响第45-50页
        2.3.4 前驱体对MgO材料CO_2吸附性能的影响第50-55页
    2.4 本章小结第55-58页
3 高性能MgO吸附剂制备及CO_2吸附性能研究第58-90页
    3.1 引言第58页
    3.2 实验第58-61页
        3.2.1 材料制备第58-60页
        3.2.2 材料表征第60-61页
        3.2.3 CO_2吸附性能第61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61-88页
        3.3.1 沉淀法制备MgO材料多孔结构第61-64页
        3.3.2 沉淀法制备MgO材料CO_2吸附性能第64-71页
        3.3.3 浸渍法制备碳基MgO材料表征及吸附性能第71-79页
        3.3.4 离子吸附法制备碳基MgO材料表征及吸附性能第79-88页
    3.4 本章小结第88-90页
4 多孔MgO吸附剂CO_2吸附动力学研究第90-116页
    4.1 引言第90页
    4.2 实验第90-91页
        4.2.1 材料制备及表征第90-91页
        4.2.2 CO_2吸附性能实验第91页
    4.3 动力学参数的确定第91-94页
        4.3.1 拟吸附动力学模型及参数第91-92页
        4.3.2 限速吸附动力学模型及参数第92-94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94-113页
        4.4.1 多孔吸附剂的CO_2吸附动力学特性第94-98页
        4.4.2 吸附速率分析第98-102页
        4.4.3 吸附速率受限环节分析第102-108页
        4.4.4 循环次数对MgO吸附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第108-113页
    4.5 本章小结第113-116页
5 含湿混合气体对多孔MgO堆积床CO_2吸附性能的影响第116-144页
    5.1 引言第116-117页
    5.2 实验第117-119页
        5.2.1 材料制备及表征第117页
        5.2.2 吸附实验第117-119页
        5.2.3 数据处理方法第119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119-141页
        5.3.1 干混合气体条件下的CO_2吸附性能第119-128页
        5.3.2 湿混合气体条件下的CO_2吸附性能第128-133页
        5.3.3 湿混合气体条件下的循环吸附性能第133-141页
    5.4 本章小结第141-144页
6 吸附反应器CO_2吸附性能研究第144-164页
    6.1 引言第144-146页
    6.2 堆积床吸附反应器尺寸及运行参数优化第146-152页
        6.2.1 单目标优化第146-149页
        6.2.2 多目标优化第149-151页
        6.2.3 符号说明第151-152页
    6.3 树状构形结构吸附反应器第152-162页
        6.3.1 流道结构的构建第152-153页
        6.3.2 二元系统的传输特性第153-156页
        6.3.3 二元多孔介质吸附床传质特性第156-162页
    6.4 本章小结第162-164页
7 结论与展望第164-168页
    7.1 本文主要结论第164-166页
    7.2 后续工作展望第166-168页
致谢第168-170页
参考文献第170-184页
附录第184-185页
    A. 作者在攻读博士期间发表及撰写的论文目录第184页
    B. 作者在攻读博士期间参加的会议第184页
    C. 作者在攻读博士期间参与的项目第184-185页
    D. 作者在攻读博士期间获得的奖励第185页

论文共1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农业技术服务模式与机制研究
下一篇:基于芘并咪唑的荧光小分子的合成及性质研究